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原生家庭学习总结
HUA

2022年11月10日星期四

昨天武校长讲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一共有四节课。一、什么是原生家庭。二、原生家庭代际重复(复制)。三、原生家庭的三角关系。四、原生家庭养育模式对依赖关系的影响。

在心理学当中有一种效应叫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也叫首因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在心理学上还有一个理论叫阴影理论(荣格提出来的)。什么叫阴影理论,因为阴影理论是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让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当一个人在童年当中有一段特别难忘的记忆痛苦的感受,尤其是痛苦的刺激性的感受,他就会在大脑深处烙下深深的印迹叫印痕。当你成年以后,你今天的言行举止很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印痕,导致你的行为方式和别人不一样,但是你自己觉察不到。有的人特别怕黑天一黑就不想出门,如果找到他的童年印迹一定在童年的某一天在黑暗的环境里待过,巨大的恐惧感,让他记忆深刻,当你回到童年那段时光节点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印迹,那个印迹会影响今天面对黑暗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以今天一个人的行为,很多是因为童年的印记,导致今天的行为,所以它会影响到择偶影响到职业影响到交往。

什么是原生家。

原生家庭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你的家庭,或者说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新生家庭就是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不包括夫妻双方的父母。

原生家庭--心理营养(心里毒素)

孩子的人格形成的“主战场”

孩子命 家注定

认识失调理论(费斯延格)

当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或面对挑战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及认知失调,并会导致心里紧张。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行为等方法来力图重新恢复平衡。这是失调之后的一种调整,从失衡到平衡。人的自我的一种安慰,一种调整。这个需要慢慢去理解。

非暴力沟通:友善温和(非暴力)是本性 (性本善)

专制暴力是习性(习相远)

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的区别

暴力沟通的人,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对方(简单化)

非暴力沟通的人愿意探索彼此内心的需求

非暴力沟通是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假设:

1、所有人都有共同的需要

2、我们的世界提供了足够的资源,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要。

3、所有的行为都是满足需要的尝试

4、情感反映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5、所有人都拥有爱的能力

6、人类乐于给予

7、人类通过互助的关系来满足许多需要

8、选择是内在的

9、自我联系是通向平静的最直接途径。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1、观察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2、感受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区分感受与想法,用具体的语言如实陈述自己的感受

3、需要 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是健康的交流关系得以建立的重要因素

4、请求 将自己的请求讲述的越清楚,具体就越能够得到他人理性而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的技巧:

当我们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我们将发现自己内在的慈悲。

通过强调深入地倾听--倾听我们自己以及他人,就有助于促进相互尊重、关注和理解,进而引发双方互助的愿望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最正常的关系是父母和孩子等腰关系

原生家庭养育模式对依恋关系的影响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出生零到三个月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三到六个月对成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在母亲和熟人的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等现象而对陌生人的这类反应明显减少

3、依恋关系明确期 六个月到两岁开始明显的显示出依恋环境中的特定人物这个目标通常是母亲对陌生人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和恐惧

4、2岁以后 开始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和愿望,交往时会考虑母亲的需要和兴趣,会根据母亲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

依恋关系类型:安全型(百分之六十五--七十)

回避型(百分之二十) 焦虑型(百分之十到十五)

安全型:孩子会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母亲在房间里时孩子会开心的玩耍,主动探究周围的世界,遇到困难时会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当母亲离开房间时,孩子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可能会紧张也可能会哭,但是很容易被陌生人安抚;当母亲返回房间时,孩子会主动寻求母亲的安慰,并且能通过母亲的安抚很快平静下来,然后继续开心的玩耍,探究周围的环境。

回避型:回避型孩子与母亲没有很好的依恋关系,当母亲在房间里时,孩子遇到困难,不会向母亲寻求帮助,而且经常会有愤怒的情绪;母亲离开房间时,孩子也不会哭泣,对陌生人的反应是不在意;母亲返回房间时,孩子不会高兴,甚至还会逃避母亲。

焦虑矛盾型:孩子在母亲还没有离开房间的时候就开始焦虑,会一直担心母亲离开,因而不能够全身心投入的玩耍,也不能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当母亲离开后,孩子会更加不安,会哭闹,陌生人很难安抚,当母亲回来时,孩子的行为又表现的很矛盾,一方面会跑到母亲面前想要亲近母亲,另一方面又对母亲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或者哭闹加重,或者尖叫,踢打,拒绝母亲的安抚。

研究发现:

安全型依恋与妈妈的下列态度和行为有关:

感觉敏锐而有责任心,鼓励双方的互动,温暖和接受的态度。

安全型依恋的建立不是一次性的行为,是长期的重复的适时回应沟通建立起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孩子感觉到被听见、被看见、被理解,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然的向养育着倾诉寻求帮助。因为养育者就是他的“安全基地”。

结果:第一种情况描述的是安全依恋型的成人,第二种是回避型的成人,第三种是焦虑矛盾型成人。

答题者中56%属于安全型,25%属于回避型,19%属于焦虑矛盾型。

研究人员就这三个问题调查了大学生,也发现了同样的百分比。这些数据上的相似显示,成人的依恋类型形成于童年。

结论:成人的依恋类型形成于童年。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润养,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听完武校长的这堂课,我很有感触,小时候经常看到父母打架,看到父亲做什么事都爱着急,父亲的行为无形中影响了我,我正在为此做出改变,虽然很难,必须要改。还有一点就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虽然有过急躁,但给到他们更多的是爱和温暖,我会感受他们的感受,满足他们的需求。我把教育孩子当成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89125
推荐日记
《第七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原生态家庭》感悟》
《家庭生日聚会》
《亲子日记第288篇~平常心》
《父亲的生日,父爱如山》
《迟到的生日礼物》
《睡前故事》
《校服(36)》
《开心的一天》
《2022.11.9 星期三 297书香伴我成长》
《与自己和解》
《王梓淼口述》
《懂事的闺女》
《《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师基础知识》~原生家庭的影响~感悟》
《2022.11.9 95 每天进步一点点》
《亲子日记》
《家庭教育咨询指导师基础知识培训第二课感悟》
《内向的儿子》
《给哥哥做了一本书》
《孔颜之乐有感》
《自我反省》
《一年级的小惊喜》
《日记268 2022.11.10》
《第七期 --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的基础知识--原生家庭--感悟 2022.11.10》
《 原生家庭学习总结》
《亲子日记315篇》
《夫妻》
《小狗随想》
《2022.11.10 多云 吃一堑,长一智》
《 2022.11.6.周日.晴 亲子日记116篇》
《看到》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