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大雾
昨晚的直播课笔记没跟上,今天又听了一遍回放,每多听一遍,内心就通透一次,也加深一次记忆和理解。
家庭教育指导师基础(二)部分,主要从四大方面讲述,各方面有延伸出很多专业的概念,专业的理论,原来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这么多,学问这么大,现把我暂时掌握的感悟,一一罗列。
一、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或者说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原生家庭即是一个人的心理营养地(充满爱的家庭),也是 (心理毒素地)(不和谐的家庭) 。
原生家庭孩子人格形成的“主战场”!
可以说是“孩子命,家注定。”
首因效应: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阴影理论(荣格):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让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
阴影理论将影响到一个人对择偶、职业、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二、原生家庭的代际重复:
代际重复的模式:
功能模式重复
关系模式重复
结构模式重复
功能模式重复:正面功能:天分才艺 专业倾向 意志品格 ;负面功能:酗酒 暴力 自杀 疾病 虐待离婚。
认同就重复,不认同就不重复,子承父志,继承家业的都属于认同,就重复。做为老师的子女,长大后不再愿意当老师,那就不认同,也就不会重复。
非暴力沟通的人愿意探索彼此内心的需求。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感受———你越是留意你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需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是健康交流,关系得以建立的重要因素;
请求———将自己的请求讲述的越清楚具体,就越能够得到他人理解,而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当我们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我们将发现自己内在的慈悲。
通过强调深入的倾听一一倾听我们自己以及他人,就有助于促进相互尊重、关注和理解进而引发双方互助的愿望。
关系模式重复:
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翁婿关系、兄弟姐妹关系。
结构模式重复:数代单传..
三、原生家庭的“三角关系”:最好的关系是父母关系优于孩子的,夫妻关系近一点,夫妻感情好一点,因为夫妻关系和睦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原生家庭养育模式对依恋关系的影响:
幼儿依恋关系发展阶段 年龄阶段 表现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出生~3个月 对所有人的反 应几乎都是一样的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3~6个月 对成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在母亲和熟人的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等现象,而对陌生人的这类反应明显减少
依恋关系明确期 6个月~2岁 开始明显地显示出依恋环境中的特定人物,这个目标通常是母亲,对陌生人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和恐惧
目标调节阶段 2岁以后 开始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 需要和愿望,交往时会考虑母亲的需要和兴趣,会根据母亲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
研究发现:孩子会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母亲在房间里时孩子会开心地玩耍,主动探究周围的世界,遇到困难时会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当母亲离开房间时,孩子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可能会紧张,也可能会哭,但是很容易被陌生人安抚:当母亲返回房间时,孩子会主动寻求母亲的安慰,并且能通过母亲的安抚很快平静下来,然后继续开心地玩耍,探究周围的环境。
安全型依恋与妈妈的下列态度和行为有关
感觉敏锐而有责任心(观察细处)
鼓励双方的互动(用心跟孩子互动)
温暖和接受的态度(接纳孩子所有的行为依恋)
对于孩子放学想跟妈妈说事情,妈妈再忙,也想忙完孩子的事,先听孩子的事,耽搁做饭的时间又怎样,孩子比做饭重要,以后孩子长大后,家就是加油的地方,充满温暖的力量!
问题:
1.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2.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3.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
结论:
我们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各种期望不是靠向家庭外寻找而达到的,而是建立在我们家庭内安全基地之上的。
成人的依恋类型形成于童年。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润养;
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助力生命成长,让爱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