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中雨
今天是这个秋天次数不多的雨天,伴随着习习凉风,突然想起是立冬过后的雨☔️,应该算是初冬的雨, 好多天没开车带孩子们出去转转了,开始孩子们在车上说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后来给妈妈打电话,说起这个雨来,妈妈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过年。”中国的文化知识太丰富了,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辞。
陪孩子做作业时,我又学习了“孝 道” ,武校讲的孝有“小孝、中孝、大孝”,这边的版本是四个层次的孝。
孝道
孝父母,根本责,百善中,孝为先
夫道友,妻道恭,夫妻睦,孝在中
孝其身,孝其心,孝其志,孝其慧
孝而敬,是基本,最要好,不色难
①在中华文化中,孝为根本,《弟子规》第一句就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说明孝敬父母,是人的根本责。“百善中,孝为先”出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说明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爱祖国、爱人民、爱他人。
②《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说:哥哥应该友爱弟弟,弟弟应该尊敬哥哥;兄弟能和睦相处,孝道就在其中了。同样,此悌道也适用于夫妻关系:丈夫应该爱妻子,妻子应该尊敬丈夫,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孝道就在其中了。
③孝父母有四个层级:让父母衣食无忧是孝父母之身;让父母精神快乐是孝父母之心;让父母愿望实现是孝父母之志;让父母智慧增长是孝父母之慧。孝父母之身是小孝,孝父母之心是中孝,孝父母之志是大孝,孝父母之慧是至孝。
④《论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的学生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⑤《论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色难”,父母有事的时候,子女替他们去做,有好吃好喝的,先给父母,这就认为是孝吗?“色难”是说子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替父母做事,把父母供养好,更重要的是“色难”和敬,就是即使是自己很累或心情很不好,在父母面前也要保持愉悦的神情,对父母保持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