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星期五阴
游戏中学认字
玩是孩子的主要工作,如果认字跟玩积木一样,成为一种游戏,那么想让孩子学不会认字,将是一件困难的事。
挂图容易跟刻意学习联系在一起,所以不是首选。建议家长买一些有字的积木,或者多米诺骨牌,也可以买或者做一些字卡,作为识字工具。
玩识字积木时,用积木上的字去称呼积木。比如,一边搭积木,一边陈述搭建过程,“先把这个长方体的‘我'放在下面,上面放一个正方体的‘门'”。
家长会用积木教孩子认识图形、体积、颜色,同样可以教孩子学会上面的字。
在游戏中,玩是主要的,认字是顺带的,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就像一次又一次玩积木的过程中,孩子认识了物体的形状一样;无数次玩识字工具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在快乐的氛围中,认识积木上的字。
生活中学认字
利用识字工具在游戏中认字,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缺点也很明显——数量有限。在生活中认字,则可以大大弥补这一缺陷。
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中,有太多可以认字的地方。家长和幼儿外出时,可以引导孩子注意无处不在的汉字。
带孩子坐地铁时,告诉孩子如何看指示牌,如何买票。上车后,让孩子注意地铁停靠在了哪一站,并对应路线图上的站名。
在大街上,家长可以教孩子读店铺招牌、广告牌、墙上的标语。
到了公园和旅游景点,指着旅游景点的名称告诉孩子怎么读,并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规划线路图。
总之,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汉字,是我们用之不竭的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功利心不能太强。我们可以把生活中教孩子认字,当做与孩子互动的方式,而不是刻意的“教学过程”,不用刻意检验孩子是否记住,更不要批评指责孩子没有记住。
阅读中学认字
相比于游戏中认字、生活中认字,通过阅读认字更简单、有效、有趣且能长久持续 。
尹建莉从女儿圆圆一岁左右起,就坚持每天为女儿读诗、读故事。女儿满6岁后实现了自主阅读,刚上小学就达到了三年级的识字量,二年级结束后跳级读四年级,成绩仍然名列前茅。这些成绩都得益于阅读。
尹建莉说:“阅读是密集地和文字‘打交道’的过程,是儿童识字的主要途径。”她建议,亲子共读可以采取“指读”方式,就是一边用手指文字,一边为孩子读书。
有家长可能会认为,这样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关注字而忽略文本内容。对此,尹建莉说,“指读”的关键是书中的内容,不是手指头和点击到的文字。
儿子小时候,我经常为儿子读书。最初我不喜欢指读,我也认为指读可能会影响儿子注意力。不经意间尝试了几回指读后,儿子居然习惯了。尤其是后来读桥梁书,儿子听着听着就会问我读到哪了,并且要求我用手指着读。
这时,我才明白,就像我们用手指着花让孩子看一样,手指仅仅起到了指引的作用,花才是重点。孩子并不会因为我们用手指了花,就将注意力放在我们的手指上。
明白这一点后,我每次为儿子读书都采用指读的方式。持续几年的亲子阅读,在儿子将近6岁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儿子读完了《青蛙和蟾蜍》中的一本,走上了自主阅读之路。
儿子马上就读二年级了。因为识字量比较大,他的学习较为轻松。节约下来的时间,他用来阅读。如此,进入了良性循环。
写在最后
在游戏中顺带学习认字,让孩子知道文字和游戏一样有趣;
在生活中顺带学习认字,让孩子明白文字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阅读中顺带学习认字,让孩子懂得文字是书写一切美的基础。
教孩子认字,不用刻意。
采取我国古代圣贤老子的“无为”思想,用以上3种“不教”的方法来教,孩子的认字之路一定会更加平坦、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