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 周五 天气阴
今晚听了金琰教授的直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她从“什么是习惯,告别小磨蹭,培养专注力”三个方面做出了诠释,让我对好习惯的养成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她对习惯有着独特的见解,习惯:“习”而“惯”之,习惯是一种习得,是一种获益后的养成;是一种记忆,是一种自动化,是一种条件反射。
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三个关键时间:刚开始的1~7天左右,可能会比较刻意,不自然,接下来的7~21天左右,也会刻意,但是已经形成自然,最后的阶段21~90天左右,良好的习惯就会不经意,很自然的养成了。
培养良好习惯的六个原则让我们懂得: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跟我们做家长的有很大关系,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其次,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长久的坚持,重复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家长要避免说教,结合孩子独有的特点因材施教,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比如暗示法,家长也要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去养成某种习惯,相互鼓励和监督,效果更能事半功倍。
孩子之所以出现拖拉磨蹭是因为家长越界了,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过多包办代替;对孩子期望过高,没把孩子当孩子看;催促、唠叨、指责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要想改变孩子不磨蹭,家长要么开口,要么闭嘴,开口就要给到孩子能量感,愉悦感和成就感,做不到就请闭嘴。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利用小游戏和生活锻炼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不一样的节奏。变催促为提醒,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带孩子一起感受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往往是因为对注意的对象不感兴趣;对要完成的任务不太擅长,没有信心;缺乏基本的责任心,不明白做事情的意义和自己的责任;被周围环境和大人干扰和强迫太多,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很多时候,家长也会夺走孩子的注意力,表现为:关心孩子不分时机;给孩子提供过多选择;孩子专注时缺乏耐心;玩游戏时过多干涉、强迫;对待孩子的重复不耐心;不给孩子独处或安静的空间等。
注意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如:训练学习注意力的三步曲:第一步(前30天)农村包围城市,从孩子感兴趣的“吃,玩,动,静”入手进行训练,改变家庭生态,训练出“吃玩合理,动静有序”的生活专注力。第二步(中30天)从孩子最擅长和感兴趣的学科入手训练出“听说读写的学习专注力。第三步(后30天)用前两个月培养出来的专注力来挑战薄弱学科一一击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静心的陪伴,睿智的取舍,耐心的等待,最好是父母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好榜样。因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充实的认识都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家庭教育有时是无意的,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自觉行为,有时是不自觉行为。但不管以什么方式,都是父母以其自身的言谈举止、行为示范,让孩子在耳濡目染、生活境遇中得到教育。
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愿每个人都能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密州路小学四年级6班 王浩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