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过程,是应对成长分歧,和解矛盾问题,主动作为的过程。也是表达教育理念,建立良好行为规范的过程。
对于眼下我们大多数家庭,似乎并不缺少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尤其是母亲的陪伴。这是由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观念形成的。
孩子是上天馈赠的礼物,理应呵护其茁壮成长!
母亲心思缜密,对孩子体贴入微,观察细致,对事物敏感度高,加之性情柔和、体贴、温暖,在很多时候是为父亲的做不到的。
母亲管教,也抛却了祖辈带孩子那种吃好喝好,保证安全下的单一玩耍、呵护模式。
时代在进步,教育观念在转变,这已成为当下父母的共识。
陪伴下的耐心与倾听,是我们带孩子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促进孩子与我们相处和谐、亲近的保证。
在睿超的教育上。我和他妈妈能真真切切感受到,陪伴下的耐心和倾听对他性情转变的作用和意义,对他不安分的天性大有裨益。
每当管教到了剑拔弩张,局面即将失控时,若能稳住心神,压住心火,稍作忍耐和倾听,父母和孩子间不理解和纷争,就会渐渐软化、消除。
欲擒故纵,想改变孩子,就得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先长大,这才是管教的上上之策。
每次因好奇心的驱使,睿超向我索要玩具和本不需要的文具时,断然拒绝往往是于事无补、行不通的,只会激发他的狂躁和反判情绪。此时此刻,平等交流,耐心倾听,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不是孩子不理解我们,而是父母就理解他了吗?我也常常这样自问,来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爱孩子就要给他充分的表达机会,给他仔细分析、判别不切实际需要的理由,往往开始这样的说教意义不大。此时,耐心倾听,不愠不火,寻找转转移话题和替代的突破口,也不失为万全之策。
转移他的注意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见得得心应手了。因为多数情况下,父母并非圣人和教育理念雄厚的专家。在带孩子上急、躁、吼的脾性,可能瞬间就失控了。这也是管教的难度所在。
正如教育专家说,带孩子的过程。也是学习再学习,自己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
“孩子出生了,父母你准备好了吗?”当然,这里指的是教育理念的储备,而非物质和生活的基本保障。
带孩子永远是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永远是一个边学习边思考的行程,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拓展、丰富育儿理念的艰难行程。
耐心倾听,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它是父母和孩子和谐相处的催化剂,亦是成长道路上,父母与其互利共赢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