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第304篇 越过内心那座山 20221121
二年级五班欣月妈妈

亲子日记第304篇 202211210星期一 雾

图像

当你感觉能力不足时,去读书吧,书籍会带给你疗愈和能量……

各位好,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越过内心那座山》,这本书的作者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我为什么喜欢讲年纪大的人写的书呢?因为我觉得他们在这个年纪,还愿意动手写一本新书,一定不是为了稿费,也不是为了所谓的江湖地位,他们不在乎这本书里的结构或者流派,只是想把自己内心中认为对于读者来讲最重要的事情写出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12个普遍心理问题的自我疗愈”,读完之后对我帮助很大。

 

这个作者伊迪丝·埃格尔,是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1944年,她16岁的时候被抓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我们曾经讲过一本书叫《活出生命的意义》,那本书的作者弗兰克尔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幸存者,埃格尔也是。弗兰克尔进奥斯维辛的时候30岁,而她当年只有16岁。她跟她的姐姐,还有父母,一起被抓进了奥斯维辛。在被抓进奥斯维辛的当天,她的父母就被送进了毒气室。

 

埃格尔50岁的时候在美国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她的老师就是维克多·弗兰克尔。老太太说,最糟糕的牢笼并不是奥斯维辛,而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就是她这一辈子都在跟奥斯维辛时的经历做斗争,她的人生经历过如此大的痛苦,但是她发现,真正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持续性影响的东西,是我们自己内在的精神所建造的精神牢笼。她把这些精神牢笼分了十二个,我觉得每一个基本上都跟每一个人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这本书的四个心理学原则来自四个流派。第一个是我们都知道的,马丁·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里有一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叫习得性无助。我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无助感,是生活教会我们的,是我们一步一步被生活训练出来的。但是埃格尔说,她更喜欢一个词叫习得性乐观主义。就是如果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学会乐观,那么它也是我们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学会的。这是第一个流派。

 

第二个来源就是认知行为疗法。我们要知道ABC法则——我们所感受到的东西,并不是来自外在的事物,而是来自我们对这个事物的看法。所以,如果你希望改善你的感受,你首先要改善的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是你对外部环境的看法,这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

 

第三个理论来源是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卡尔·罗杰斯强调无条件的积极自我关注,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你都应该毫无条件地爱自己,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

 

第四个来源就是她的老师弗兰克尔的理论。弗兰克尔创立了意义疗法,它的核心就是每一个苦难一定都具备着意义,这个意义可以使得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或者使得这个世界逐渐地变得更好。如果你找到了你所遭受的这件事情带来的意义,那么你就能够忍受生活加诸你的一切。

 

这就是这本书的四个心理学来源。

 

作者强调自由需要终身练习。我们这一辈子每天忙忙碌碌在干吗呢?在不断地成为真正的自己。所以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作The Gift(礼物),老太太调侃:没有人能说奥斯维辛是一份礼物,但是到了我今天这个年纪,我觉得我得把它视作生命给我的一件意外的礼物,一次相当大的考验。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十二个不同的牢笼。

 

第一个牢笼叫作受害者心态型牢笼。如果你有了受害者心态型的牢笼,你最常说的话就是:“为什么是我?”我们见过很多人,比如家里有人得了癌症,或者自己得了癌症,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是我”“我是个好人,我又没有做什么糟糕的事,凭什么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是出现了各种意外,被别人不公正地对待的时候,这个“为什么是我”的心态会让我们做出很多强烈的反应,有时候甚至会伤害自己或者伤害别人。

 

如果你是一个幸存者,你最常问的话应该是“现在怎么样”,或者“现在我能做些什么”,这才是核心。所以你究竟选择用一个受害者心态去不断地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还是选择用一个幸存者心态去不断地做一些事情来改善当前的状况,这是(产生不同心态的)分界线。所以埃格尔说,有一个很残酷的问题,你可以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是你?那么多人都会得癌症,那么多人都会遭遇车祸,那么多人都会遭遇不公正的对待,没有人规定遭遇这些事情的人一定得是一个坏人。所以既然别人可以,那为什么不能够是你?当你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才能够稍微地变得平和一点。

 

走出受害者心态牢笼的方法,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就是学会以平和的胸襟来应对这些糟糕的事情。那有人说为什么呢,为什么我要以平和的胸襟来应对呢,我就是很生气。你要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如果你能够用平和的胸襟来应对这些事情,你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精力和想象力。也就是说,当我们沉浸在自责、悲痛、愤恨、怀疑,以及“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凭什么发生在我身上”这些情绪里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停止活跃思考的,我们是在一个死循环中走不出来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想象力。那么如果你能够接纳这件事,你就能够去思考“我知道现在这事发生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

 

第二个就是要学会问这么一个问题:“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吗?”比如你想要报复,你想要伤害别人,你想拉着更多的人跟你一起遭受不公正的对待,或者你想要自残、自我伤害,想要破罐子破摔,我相信这些想法都会让你一时痛快,你会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够表达自己内心中被伤害的不公感。那这时候你要问一下自己:“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对于我、我的孩子和我其他家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能够让我们清醒很多。

 

第三个就是一个人一定要学会面对孤独。因为当我们有这种受害者心态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怕自己被排斥,变得孤独。但你要知道,只有你自己能够跟你一辈子,其他人都没法跟你一辈子。

 

书里有一个艾米丽的故事,她45岁时被诊断患有癌症,正准备要做手术。有一天晚上,她的丈夫突然跟她讲:“我爱上了别人,咱们俩还是离婚吧。”你想想看,这是多么大的晴天霹雳,所以艾米丽觉得自己完全走不出来。后来在埃格尔的辅导之下,她才逐渐地开始寻找生活的勇气。

 

我觉得书里埃格尔对艾米丽讲的这段话很重要,她说:“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我们也能找到力量和自由。亲爱的,你具有某些自己不知道的能力,请运用这种能力。不要做灰姑娘,……你不是公主,也不会遇到王子。你的内心拥有你需要的所有爱和力量。所以,请写下你想要获得的成就:你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你想要什么样的伴侣。出门时让自己看上去光彩照人!结识那些与你有类似经历的人,与他们互相关照,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对周围一切保持好奇: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就是她调动着艾米丽不断地去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帮助她走出这个受害者牢笼。否则的话,她会永远跟她的前夫不断地撕扯,或者在内心中不断地质问自己“命运为何如此不公”,这样是走不出来的。只有我们接纳这件事情,我们才能够进入生活的其他部分,才能够相信明天会是另外新的一天。受害者心态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一个盾牌,就是当我们出现了受伤的状况,我们的内心中会用一块盾牌把自己封闭起来。觉得“我真倒霉”“他们这样对我做是不对的”,这些想法能够让我们觉得安全一点,但是也会阻止我们继续往前走,所以要学会走出受害者型心态。

 

第二个牢笼叫作逃避型牢笼。这个作者说有一次她女儿在学校里受了委屈,回到家就哭,她的第一反应就是马上做甜食给她吃。后来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应对麻烦的方法就是吃甜食。因为吃了甜食心情就会好,实际上就是想逃避这件事情。抑郁的反义词是表达。很多人为什么会抑郁,甚至会得抑郁症,就是因为他不说,他假装事情没有发生,他回避着这些事情。用不去感受情绪的方式保护自己或别人都是错误的。

 

有一个巨大的启发来自她的一位患者,有一天,这个患者在半夜突然给她打电话,说自己想明白了一件事,这个作者问什么事,他说:“我想明白了,奥斯维辛里边没有百优解。”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今天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吃药,我们会通过吃百优解这些精神类的药物,来让我们感受不到那个负面的情绪。但是你想想看,埃格尔他们当年在奥斯维辛的时候,是不会有人给他们发百优解的。在那个时候,她必须面对每天加诸身上的痛苦,不但有肉体的痛苦,还有精神的痛苦,甚至有死亡的威胁。我们可以想想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所以你只有去面对这种感受,你才有可能真的解决它。

 

因此,在“二战”结束的30年后,埃格尔下了很大的勇气,决定去奥斯维辛纪念馆参观。其中有一个参观的项目是一列火车,就是他们当年从匈牙利被拉到波兰的火车。她在上那个火车车厢的时候,就上不去,一直犹豫,脚步很慢。最后等她进入那个车厢里以后,那些气味、光线、狭小的空间,让她所有的回忆一下子涌上了心头。其他人就是边走边看,但是她坐在那个车厢里根本走不动,就是想到了当年的画面,感觉那些真实的画面全部又发生在她的面前。

 

这对一个人来讲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是它也同样具备疗愈效果。这个作者说:“最后,当我从那里走出来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同。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沉重,内心轻松了很多。我的悲伤和恐惧没有消失。……不过,我允许自己重温和面对过去的那些感受,那些都是我多年来一直在逃避的感受。”就是当你不断地逃避这些感觉的时候,等于在否定现实,你眼前面对的生活也变得不真实。

 

“有时候,我们逃避的不只是不舒服和痛苦的感受,好的感受也被屏蔽掉了。我们不再感到激情澎湃,不再感到愉悦和幸福。当人们受到伤害时,内心的一部分会认同施害者。人们会采取惩罚性的行为,从施害者的立场考虑,剥夺自己感觉良好的权利,也剥夺与生俱来的让自己高兴的权利。因此,我经常说,‘昨天的受害者,很容易变成今天的施害者’。无论你在刻意练习什么,只要经常练习,你就会成为那方面的能手。”

 

如果你每天都在练习紧张、担忧、害怕,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高手。但如果你能够每天练习勇敢、放松,你就能够成为勇敢、放松的高手。刚刚我念的这一段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人为了做自我保护,是需要让自己麻木一点的。但问题是麻木这件事情并没有针对性,你不能够只针对恐惧麻木,或者只针对痛苦麻木,一旦麻木,连快乐也会麻木,温馨也会麻木,爱情也会麻木,它是全方位的麻木。所以我们必须得走出逃避型的牢笼,勇敢地面对过去所遭受的伤害,然后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细细地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告诉自己:“我有权利这样做,我不会让那个伤害我的人的能力变得那么强大,犯错的是他,而不是我。”一切情绪都是暂时的,去感受自己才能够真正地治愈自己。这是第二个牢笼——逃避型牢笼。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803519
推荐日记
《303.主动学习》
《小雪(337)》
《哥哥的心碎了一地(305)》
《周二小记》
《不想起床》
《(304) 陪伴 诵读《父母规183》》
《2022.11.21(补)周一(10)姥爷来了》
《论“持久战”》
《第303篇 游乐场 20221120》
《又封城了》
《随记》
《十月廿九新婚大喜》
《160》
《日记一则》
《打羽毛羽毛球》
《姐弟俩》
《做家务》
《伪球迷看世界杯》
《2022.11.22 星期二 小雨》
《亲子记第76篇》
《第一次穿雨衣》
《怎么老是放假呀》
《第《88》篇》
《 亲子日记第《484》篇 歌唱比赛》
《第85篇记,星期二,阴,11月22日》
《真趣》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天气雨》
《亲子日记(第305篇)》
《(305)懂事的佳艺 诵读《父母规184》》
《第196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