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身教重于言传,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喏喏

2022.12.3 星期六 亲子日记第243篇

昨天晚上收到老师发的通知,居家学习的孩子核酸改成了两天一检,校园通也临时暂停打卡了,所以今天早上允许孩子们可以睡个踏实的懒觉,接近八点才起床。

吃过早饭,把姐俩的作业交待好,我要去看望姥姥,昨天下午姥姥回到了她的老家,我买一些生活必需品过去,这样也能放心一些。因为通往老家的路正在修,只能绕路才能到达,那边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我自己开车不敢走,所以让朋友和我一起去。买完了东西,我们就出发了。姥姥的整体状态还是挺好的,现在还惦记着她以前在家里的时候,记忆真的很神奇。

我们待了一会就往回赶,下午三点还要去点点社工去录制视频,是陈校通知的我们,能跟随陈校的脚步去学习,去成长自己,我觉得非常地荣幸。到达目的地,等待和徐主任还有南关的两位老师汇合,这是我第一次录制视频,心情还是很紧张的,今天上午一直在忙,没有准备好,到了现场又准备了一些,分享的是“身教重于言传,做孩子最好的榜样”,从自身全职妈妈的角色出发,整个过程感觉自己没有发挥好。告诉自己,慢慢地突破自己去成长,只有勇敢的开始了,就要勇敢自信的走下去。

最后,主持人问我们有没有兴趣加入点点阳光的学习队伍中,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到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把爱传出去,我们欣然答应,明天准备拍好照片发给她。

特别感恩陈校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图像

以下是分享内容:

身教重于言传,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通过家长的教导完成的,父母的言行和习惯等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和一生。在幼儿园、学校以及孩子相对比较集中的其他场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各自的表现往往大有不同。当然,这与孩子先天的性格、资质等有一定的关系,但后天性的外界影响因素,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影响更为重要。

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那么,这个“榜样”如何树立呢?

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他妈妈经常恨铁不成钢地骂他是“笨鸟”。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回嘴说:“其实世界上的‘笨鸟分为三种,一种是知道自己笨,就先飞的;一种是嫌累干脆图个安逸不飞的。”说到这里,孩子停下来看着妈妈,妈妈好奇地问:“你不是说有三种吗?还有一种什么样呀?”孩子接茬说:“第三种就是您这样的呗,自己不愿意飞,就在窝里下个蛋,逼着小鸟使劲飞,最讨厌了。

这虽然看似是一个笑话,却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确实有很多家长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这是为人父母者美好的愿望,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家长自己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却对孩子严加要求,甚至将自己人生未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负重前行,且不说这种做法对于孩子是否公平,至少会显得有些一厢情愿了吧。

教师行业里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实,父母是孩子最早、影响最深远的老师,更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一生。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便是对其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孩子的终身榜样。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像一面时刻能够看到的镜子孩子常常通过“照镜子”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否则就无权对孩子提出要求。

古语说“上不正,下参差”,意思是说如果居上位的人行为不端正、不正派,居下位的人就会错误百出。在一个家庭当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母对于孩子就是“上位者”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尤其是要用“身教”来做出好的榜样感染孩子,从而实现教育的成功。

无数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但是却往往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给孩子做榜样。很多时候,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影响到孩子未来路上的关键选择,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命运。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素养的人,首先你就得成为什么素养的人。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是父母为人处世,言行举止的投射。教育就是一种影响,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我们要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被父母教导而成,而是被影响和模仿而成。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终身的老师,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榜样。对孩子的培养就是陪着孩子做出样子,让孩子看到我们的样子。父母要有正知正见,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其根源在于父母自己,我们要时常反思自我,反求诸己,并且力行改过。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听父母唠叨,孩子会把我们的唠叨当成背景,孩子更愿意看到父母陪他一起努力的样子。

最好的成长是共同成长,就让我们同孩子一起,共同进步,为了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加油!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815005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第240篇《做“妈妈”》》
《家长会》
《网课》
《矛盾》
《网课》
《2022年12月3日《居家学习健康管理》观后感》
《随记》
《买“装备”的周六(第262)》
《《今天超棒哎》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第309篇》
《亲子日记(330)》
《关于坚持》
《居家学习健康管理观后感》
《亲子日记36 天气晴 功夫用在平时中》
《周末》
《日记323篇 周六考试》
《疫情期间》
《2022.12.3晴,星期六,二年级4班,第36篇》
《日记》
《亲子日记》
《12.4第316 母子“题诗大会”》
《认真洗小手》
《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亲子日记第322篇》
《关于情绪》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读后感》
《总结》
《8.4王瀚居家学习健康管理观后感》
《315篇居家一周总结12月 3日》
《亲子日记》
《孩子的网课》
《两宝同时生病》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