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是嘴上说说就万事大吉,家长要起到示范者、引领者、督促者的作用。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同时,做好榜样。
对孩子的学业成长没有具体指导,仅仅是口头“督促”,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是懒惰、没有责任心的表现,生活中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这类光说不做的家长,不会取得孩子的信任,也不会真正激发孩子的“行动力”。家长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孩子才会敞开心扉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指导,或者大胆地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把眼光放长远些,既不能因为孩子一次、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失去信心;也不能用不理想的成绩给孩子贴标签,把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秀给“抹杀”了。成绩只是孩子在一个阶段某一方面的参考性的总结,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对孩子而言,重要的不只智力发育,还有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等等。如果只把重点放在“分数”上,而忽略了教育过程本身的意义,那么,孩子的学习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就会越来越狭窄。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无论是培养创新能力,还是实践能力,都必须同社会联系、同生活联系。孩子的成长不能只在书本中、课堂里,扩大孩子的成长边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才能增强学习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