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亲子日记463《正面和孩子沟通》
铎铎赟赟妈妈

2022.12.27

学习分享时刻: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看清楚自己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发泄情绪,是很重要的一点……

小孩子拿杯子装水时、把牛奶倒进空杯时,我总是忍不住要提醒他:“不要打翻了!”大人老觉得“不提醒孩子,他很容易把东西打翻”,真的是这样吗?我千叮咛万嘱咐,不断耳提面命的结果,孩子仍然把水打翻了。

这是为什么呢?一般人都会想像自己听到的话,我们不妨实验一下:“请不要想像柠檬。就是黄黄的、酸酸的,含在口中就忍不住分泌大量唾液的柠檬。绝对不可以想像喔!”

明白了吧?即使叮咛你“不要想像柠檬”,你的脑中还是会不由自主浮现柠檬的影像、口中自然分泌唾液。如果我什么都没说,想必你连柠檬的“柠”字也不会想到。

同样道理,爸妈说的“不要打翻”,反而会勾起小孩“打翻东西的想像”。原本只是想提醒孩子,却事与愿违地让他联想到“可能会打翻”。孩子脑海中,会浮现打翻牛奶的情境,以及妈妈爆跳如雷、勃然大怒的神情。

你看吧!人们常说“心想事成”。你对孩子说的话,他们都会依照预言实现想像。孩子本来都没想过“打翻饮料”、“可能会打翻”这些事,经爸妈提醒后,反而会很在意。

这些提醒其实形成了负面暗示。“可能会打翻”的联想,引导想像走向事实。我一再耳提面命的叮咛,完全徒劳无功。其他类似的状况如下:

“不可以大声吵闹”

“不要跑!”

“不要靠近!”

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孩子吵闹、暴冲奔跑、靠近危险场所的画面?什么样的一句话可以逆转这种状况呢?

假设你现在放好杯子,倒满饮料打算端起来喝。由于表面张力,看到几乎要溢出杯缘的饮料,你不禁喃喃自语:“啊~好幸福!”

杯里的饮料只要稍微倾斜,就会洒出来。这时候如果有人在旁提醒,你希望他怎么说呢?是不是像下面这种状况?

1、“警告”太难理解,“直接鼓励”效果更好

当你把斟满饮料的杯子小心翼翼拿到嘴边,有人在一旁柔声提醒“轻轻地”,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是不是认为对方“真体贴”?是不是会因为轻声细语的提醒,小心地端起杯子?

相反的,如果对方大喊:“不要打翻了!”你可能会吓得手忙脚乱打翻杯子。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你对孩子说“轻轻地”,天真无邪的孩子就会照你所说的,慢慢、小心地倒水。把“轻轻地”这句话彻底传达给孩子,比“不要打翻”有更好的效果。因为它会成为“轻轻地就能做到”的正面暗示。

“不要……”是绕远路的思考方式。脑海中先出现打翻水的场面,然后修正为不要打翻。脑子里先想像了柠檬,然后再设法消除,告诉自己不要去想像。这个思考过程不仅麻烦,而且对孩子来说相当困难。既然如此,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轻轻地”,不是更直接了当吗?

以“保持安静”代替“不要吵闹”

以“慢慢走”代替“不要跑”

以“离开那里”代替“不要靠近”

“正面暗示”做什么都顺利

“不要打翻”让孩子联想到“会打翻”

告诉孩子“轻轻地”,他就能小心行动

正面、直接地表明要求:“保持安静”、“慢慢走”

只要以正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镇定从容地面对各种状况。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835535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 第605篇 《无题》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亲子日记第263篇《和姐姐一起画画》》
《收拾卫生的小暖男》
《2022.12.27晴,星期二,二年级4班,第57篇》
《展妈亲子日记第1136篇《姐姐回学校了》》
《随笔》
《亲子日记第276篇》
《圣诞节(61)》
《亲子日记~300篇》
《爱的印记》
《我和孩子共成长亲子日记第138篇六一孟思颖妈妈一四李孟渲妈妈》
《学习》
《等春来,等花开(122)》
《2022年12月27日》
《随笔》
《亲子日记1132 自律》
《安静学习》
《 随记 265》
《亲子日记第382篇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天气晴》
《12.25(203) 随手记》
《 我家的小暖男 2022年12月27 晴》
《634满血复活》
《2022年12月31日 周四 天气晴 268》
《儿子也发烧了》
《日记350篇 成长的足迹 网课第二十三天》
《家是我们的堡垒》
《畅聚直播间》
《2022年12月26日星期一天气多云【300】》
《2022.12.11周日亲子日记第1267篇》
《亲子日记第853篇》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