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做家长不易,做一个好家长更难
情暖宝贝

2022.12.31 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第344篇

不谈学习,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家庭像学校,家长是助教,一说作业就焦躁!做家长不易,做一个好家长更难!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个叫内卷的词吧?内卷是由于过度的竞争,导致的人们进入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是一种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消耗。 也就是有的家长们说的补习班的情况 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被内卷了。前后左右一看,周围的家长已经进入备战状态了,不行我也得冲。别人家的孩子,有人上钢琴班,有人上芭蕾舞班,有人美术班……咱也不能落后了不是?一狠心一咬牙几万没了。这就是内卷的开始了~因为谁也不敢拿孩子一辈子的事开玩笑啊!真被别人家孩子甩开一大截,追不上怎么办?一路考过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找个好工作,如果一个环节掉队了,那他以后怎么跟别人去竞争,去抢更好的社会资源呢其实所有的担心都源于我们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担忧,所以我们总是想着在现在多抓住一些确定性因素,只要比别的孩子跑多一步,将来就会比别人生活的更好一些。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当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待的时候,家长的应对方式就会越来越激进。其实,我们本心都是爱孩子的,担心孩子的未来,可是现在的孩子太不听话,一而再,再而三的折腾,才会让家长抓狂!大家心里是不是这样担忧的?明明自己是担心孩子,但是孩子一不听话,就忍不住打了他,那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回想一下小时候我们父母也有同样逼迫我们做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我们以为我们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在孩子看来,好像并不是这样,就像老师一开始问你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一样,其实我们可能现在也是这么对待孩子们,结果发现,这些是自己孩子根据父母教育行为写出来的题目,是对父母教育行为的感受和理解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我们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眼里,是怎样的呢?孩子觉得家长“不信任”“不理解我”,因为这个统统都属于父母“要我做”!要多鼓励孩子,也要信任孩子,最主要的是要多听听孩子们的心里的想法和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作为家长要和孩子们一起面对她们的难题。但是,我们自己也曾经是孩子,只是忘记了我们当时做孩子的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变成了我“为你好”“要你做”,当然,做父母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一直的初心都是为他好家长“为你好”“要你做”,可是孩子内心孩子会抵触,会认为家长不信任我,不理解我。反而是父母不经意间的一句赞赏一句肯定,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动力。一句 “你数学不错哦”让孩子有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一句“你很会骑脚踏车”孩子就一直坚持这个兴趣。这些叫做什么?这就是孩子内心里的声音。“我要做”如何让孩子自主的学习,如何让孩子说“我要做‘这就是教育,其实教育就是这么简单!

人有三大基本需求:胜任需求、自主需求、联结需求,分别对应的是能力感、自主感和关爱感。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并且做这件事的意愿是发自内心的,也有人支持的时候,他就会更愿意去行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的关爱感、自主感和能力感得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就有了做好这件事的动机,孩子就会说:我要做!会给孩子“三感加分”的父母,才能做出让孩子说“我要做”的教育,家长只要盯着眼前的结果,教育行为很可能就给孩子的三感减分了,如果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教育行为就必然给三感加分。给三感加分,就是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自驱式成长,将来进入社会他也不用别人催促叮嘱,而是自动自发的工作和学习,这是孩子未来输赢的关键。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842949
推荐日记
《第一次刷墙》
《随手记》
《我就是唠叨婆》
《闺女做的荷包蛋》
《2023.1.7(211) 随手记》
《亲子日记第1814天》
《寒假第一天》
《2023.1.6 星期五 晴》
《遇到好老师是孩子的福气》
《(386)1.7》
《(350) 妹妹的变化 诵读《父母规229》》
《启发自己 教育孩子》
《日记》
《2023.1.7 第698天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般人不告诉他的寒假数学纪录片》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坚持》
《一天琐事》
《亲子日记 为爱而写第691天 随记》
《 开心果》
《妈妈说了算,349篇,2023.1.7,星期六,晴》
《自己在家(第一百篇)》
《2023.1.7 第305篇》
《亲子日记》
《随记》
《313篇,让心情变好的6个习惯》
《校长被踢伤之后》
《2023年1月7日 星期六 晴 亲子日记第521篇》
《亲子日记 兴趣怎么来的》
《2023.1.7 星期六 日记207》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