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空白的画布,画上什么样的颜色,描绘出怎样的人生都是一个未知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其中一支重要的画笔。
《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讲述了马飞从小到大的故事,马飞从一个成绩垫底的孩子成为了一名宇航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家庭就是孩子最初的学院,也是孩子一生的学校。人们都喜欢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里面,希望他们可以接受各种良好的教育。但其实最好的,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孩子的一切。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一个孩子是个很好的事情。但如果父母感情不和,或者是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总是缺少爱的,在这种畸形关系里长大和孩子内心往往都有着伤痕。其实不是孩子有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父母有问题。学会因材施教是每个父母都必修的课程,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在父亲的教导下,马飞成功打破了教导主任的偏见,从倒数第一成为了年级前几名的好学生。马飞可以做到这样华丽的转变,每一个孩子也可以做到,只是看父母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真的全心全意去教导孩子。逆袭让他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开始步步高升,得到了成为宇航员的机会。
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在我们身边中,有不少的孩子就是毁在了父母跟老师的语言暴力中,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久而久之,这些标签深入人心,让他们自己相信,自己就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
一个越不可爱的孩子,往往是一个越需要爱的孩子。
孩子需要被肯定、被赞扬,更希望被看见。不管在多糟糕的情况下,都希望被鼓励。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现在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注重孩子的思考能力,只在乎孩子的考试成绩。殊不知,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父母的职责,不是代替孩子进行思考,而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妥协、不认输。
马皓文问儿子为什么要学习,马飞回答:“考清华北大啊,妈妈说的。”马皓文认真的对儿子说:“考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像马飞的妈妈一样的人,督促孩子学习只是为了考大学,甚至连报兴趣班都是为了高考加分,将他们认为对高考没用的兴趣全部扼杀。不少孩子因此成为了学习的“傀儡”。为了学习而学习,在父母跟老师的要求只知道一味的学习,继续学习,却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在哪里。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里,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
孩子需要用心的陪伴和帮助,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生活、去犯错误、去为自己做决定并负责任、去大胆的追寻自己的梦想。父母不应该成为孩子梦想道路的绊脚石。而应该成为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