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晴 480
九、要做孩子的律师,为孩子辩护,不要做法官。
孩子说:“今天老师不公平”……孩子在抱怨诉说评判时,要先给孩子辩护的温暖了,再给孩子启发引导分析。如果这时候,你当法官来判断事情,那么孩子的心里是“气死了”,“你不懂我”,“我更难受了”。
本来孩子是想从你这儿得到认可,在你这儿挣个理儿,你却像法官一样去判断谁对谁错。孩子心情能有好的感受吗?有了好的感觉后,再去引导孩子。
十、要历程提问,不要围追堵截
什么是历程提问呢?问孩子做了什么?你能不能告诉我是怎样分配时间的,在这些时间里干了些啥呢?你怎么花时间的呀?经过一个漫长的体验式的过程。
今天在学校里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开心的事呢?
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啊,能不能说出来?
你是怎么花时间的呀?
让你高兴的都有什么事?
让你不高兴的都有什么事?
让你不开心的都有什么事?
开心的时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不开心的事,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不开心的时候,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你能不能给妈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怎么看你的老师?你怎么看你的同学?你怎么看你的爸爸?你怎么看你的妈妈?你怎么看你的姐姐?……
你觉得别人怎么看你啊?你怎么看你自己啊?
这样和孩子聊天,你就在孩子的心田上耕耘了一遍,孩子的心之田地就疏松了,变得特别软。这样再播中积极,正向,阳光的种子,会成长不好吗?
下面的问句也是孩子的生命的需要:
你是怎么看你自己的?你觉得爸爸妈妈爱你吗?你觉得你可爱吗?你觉得你值得可爱吗?你对自己失望吗?你对学校老师、同学有失望吗?你对爸爸妈妈有失望吗?
如果能表达出了失望,帮他处理了失望,给孩子正向引导,孩子就不会有任何的心理问题。
最后是一位老师连麦:他是咨询力波老师,他自己该不该去用自己所学和哪位家长交流一下?自己觉得拿不定。
力波老师说,直播间里是我和你,而不是那位家长,我能解决你的问题。
哪位家长因为要同时接别人家的孩子,着急走,而孩子仍在折青蛙做手工,却不走,孩子生气发火也不走,听了连麦老师的劝解,很不情愿的跟妈妈走了。后来哪位家长给连麦的老师发微信:感觉自己在孩子面前很卑微。
能感觉到连麦的那位老师是好心,想帮助别人。
力波老师的回答中有几句:
你问问自己:想干吗?能干吗?能干的了吗?
人家想干嘛?人家想要的,你能给的了吗?
他想要,我能给,这样一拍即合。
我想给的,他不想要,他想要的我给不了。
给不了的,不要勉强。
别人要一个你就给一个。
人家要一个,你给十个,那是大忌。那是为了得瑟、炫耀,让人觉得你学富五车。那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事情做之前先评估、核实、核对别人的意思。
如果对方对你是尊重的,理解的、让你感觉自我价值提升的,你可以提供你的意见、建议。
最后力波老师在连麦中还是间接给出了那个妈妈应该怎样去做:
妈妈一次一次的退让,让孩子缺乏缺少底线、边界感。从而拿的话当耳旁风,不尊重妈妈。妈妈就是应该一手抓温和,一手抓坚定。既要给孩子接纳认可,又要给孩子规则,立好规矩。嗯,连麦老师的谈话中看得出那个孩子每次都突破妈妈的底限。
至于能不能帮助那个妈妈,要看那个妈妈是不是来求教?如果求教呢,要一个给一个,或者给多个。因为他把你当老师。如果是来请教呢,就要一个给一个,他是来和你探讨和辩论的。
感觉力波老师的谈话中也体现了做人的道理:人与人也需要分清边界,树立自己做人的原则,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做事风格!
在养育小宝上,我在规则意识和边界感方面做的有点差,没有做到温柔而坚定!有时候不够温柔,有时候不够坚定!温柔而坚定,温柔而坚定,温柔而坚定!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试问,自己在制定规则上,还是执行规则上做的不妥呢?家风呢?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修炼修炼!莫叹莫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