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寒假,我又重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发现很多道理在我写了300多篇亲子日记之后,显得更容易理解和顺利施行了。每天进步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做为家长的素质就能有一定的提升。
《像牛顿一样》文中提到圆圆经常也会犯一些小糊涂,这是很正常的。尹建莉老师很少批评她,因为孩子本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会主动地想办法弥补过失,避免下次不再犯。可是,如果当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斤斤计较,不依不饶,就让孩子特别厌烦,精力都用来对付爸妈的指责了,根本不会再去思考自己错在哪里,以后该怎样做。
那次圆圆忘记带了一本书,因为她的学校离家很远,来回一趟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妈妈给孩子送去了书,没有指责她,而是说,“妈妈今天很忙,请了假赶来的。”话到这里就可以了。圆圆此刻一定会特别内疚,因为自己的失误让妈妈请假大老远奔波过来给自己送书,还要接着赶回去上班,真的太不应该了。如果妈妈到了以后接着气鼓鼓地说:“提醒你多少遍了,还是不长记性!我这班也不上了,大老远给你送来。我警告你啊,下不为例!”想必圆圆听了之后肯定会朝妈妈翻一个白眼,“哼,我又不是神仙,哪能不忘?”下一次继续忘。而且被妈妈劈头盖脸说了一顿之后,她除了沮丧之外,根本没心思反省,不仅顶嘴,还会很叛逆,甚至和妈妈的关系也会出现裂痕。你看,同样是说话,我们为什么不说孩子爱听的话,又能让孩子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下意识改正呢?
和孩子好好说话,要的是家长的耐心和对孩子包容心。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相信如果家长给孩子种下去的是理解和宽容,收获的一定是孩子的自律,配合,通情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