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正是因为那些过往,才让我们知道,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快乐成长,成人成才。
电子设备成了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必备用的离不开的东西,家长离不开,孩子也离不开,尤其是这三年的疫情导致的网课期间出现的种种网络问题,玩手机只是现象,是果,但是根在哪里,为什么玩手机.玩游戏成瘾?
苏老师案例分享: 一位单亲妈妈独自带着孩子在17年的时候,孩子就抱着手机不放,老师上门与其沟通,孩子不配合,强行夺走手机,孩子在家里发脾气,不吃饭,不睡觉,反正就是各种的折腾,因为孩子无法沟通,所以老师转向和孩子妈妈沟通,发现这个妈妈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不优秀,必须各方面都是优秀的,老师找到问题的根本:孩子无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这个妈妈的要求,孩子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老师提议这位妈妈学习育儿,现在好多家长都是能够看得见孩子的错误,想快速改正孩子的缺点,这位妈妈应该提升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能力的测试:3到4岁的40个孩子在独立的空间内,老师给每个孩子棉花糖,然后叮嘱这个孩子老师要出门,如果在出门的过程中不吃棉花糖,老师回来以后会再奖励给孩子一个。有的孩子老师一出门,孩子就立马开始享受棉花糖的美味,有的即便是流着哈喇子,也等着老师回来,而得到奖励的孩子延迟满足能力很强,后来持续跟踪40岁左右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比较好,都比较优秀。
回归主题,父母在玩手机,却要求孩子放下手机,首先,孩子感觉到不公平,其次,孩子们为什么放不下手机,从游戏里不出来?游戏从来不指责孩子,不挑剔孩子,不嫌弃孩子,游戏里在不断的鼓励孩子,孩子能被看见,被肯定,被鼓励,让孩子有满满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从某种意义上讲,激发了孩子的自信心。作为家长的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察觉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时给孩子所缺少的学会静待花开。
第二,成为孩子的同盟,如果家长没有成为孩子的铁杆粉丝,那么家长的引领是没有用的。苏老师分享自己和儿子成长的故事:每天老师陪孩子玩半个小时的游戏,当游戏里对孩子进行鼓励的时候,苏老师也鼓励孩子欣赏孩子,陪伴了有一个多月,老师不再陪伴孩子玩手机,因为缺少妈妈的陪伴,妈妈的鼓励,慢慢的孩子觉得玩手机没有意思,除了妈妈陪伴的那半个小时以后,孩子很少再去玩手机。归根结底就是关系,关系重于教育,要先解决关系,再解决问题。
第三,我们要学着做蘑菇:从前,有一位国王得了怪病,不吃不喝不睡,支着把伞蹲在草丛里,宫中御医实在没有办法,于是张贴皇榜谁能治好国王的病?就把一半的江山分给他,第二天,一位20岁的小伙子进了宫,给国王治病。小伙子让宫人找了一把和国王一样的伞,和国王并排蹲了下来,小伙子观察国王的一举一动不说话,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国王反而好奇观察小伙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国王问小伙子,你是谁?小伙子问国王,你是谁?国王回答是蘑菇,小伙子也回答是蘑菇,于是,国王认为他找到了自己的同类,话匣子一下子打开和小伙子不断的聊了起来,聊了一段时间以后,小伙子认为可以了,然后这个小伙子就站了起来,国王说,蘑菇不会站,小伙子说我们既然会说话,那我们就是蘑菇精,国王也站了起来,小伙子走了一步,国王也走了一步,小伙子吃饭睡觉,国王也跟着小伙子的样子做了,然后这个国王就一觉睡了三天,病就这样被小伙子治好了,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首先不要和孩子对立,一开始跟着孩子,把关系搞好,然后让孩子不知不觉的不由自主的跟着我们家长走出那种状况。
最后总结,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态度,多去鼓励孩子,多为孩子加油呐喊,不给孩子的人生设限,我们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个教练,关注孩子的状态,养一个心明眼亮的,有精气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