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 星期四 睛(1847)
昨天晚上,由苏颖老师给大家讲了——春节假期,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谢谢苏老师的辛苦付出!苏老师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电子产品成了每个家庭离不开的东西,想不让孩子看手机,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手机利用好了,它就让我们受益;如果利用不好,它就会产生危害。所以我们要控制手机,而不能让手机控制我们。
想让孩子们放下手机,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喜欢上手机?只有标本兼治,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老师对孩子们的期待过高,过度地关注孩子的成绩。当孩子达不到他们的标准时,他们就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让孩子体验到的都是痛苦,导致孩子厌学,破罐子破摔。而从手机游戏里能找到快乐感、成就感、价值感,能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不受控制。如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能够做到赞美、鼓励、表扬,而且是变着花样的赞美,孩子就会有愉悦感、归属感、成就感和价值感。网络世界是虚拟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接收到现实中的鼓励和赞美。
苏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想让孩子放下手机的策略:
1.父母首先要先放下手机,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2.与孩子成为朋友,成为同盟军,先跟后带,在无意识中把孩子带出来。
3.改变自己的语言方式,放下指责、批评、否定,多鼓励、表扬、赞美。
如果家长成不了孩子的铁杆朋友,这些也都是无效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重于教育。家长要有足够的延迟满足能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去锻炼延迟满足能力。
苏老师又给大家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个孩子不学习玩游戏玩到半夜,他的妈妈半夜给孩子送来牛奶,说:“玩游戏也很累,喝杯牛奶吧!不论你什么样,妈妈都爱你。希望你能把我的儿子照顾好。”坚持一周之后,让孩子产生了内疚感。这个妈妈又让孩子教她打游戏,妈妈陪孩子一起打游戏,在这期间,妈妈憋着不提学习与梦想的任何事情,只是玩游戏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自己主动提出来想学习,想上进。这个时候,妈妈再与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给孩子信心与鼓励,妈妈、老师共同协助,让孩子顺利放下手机游戏,回到学校学习。
孩子是人,手机是机器,人还治不了机器吗?只要我们做家长的好好学会沟通、交流的技巧,把学到的方法换成动力,做到知行合一,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我们是孩子的人生教练,要陪孩子度过十八年的马拉松,让我们只喊努力,不拉后腿,不给孩子设限。父母的高度决定着孩子的高度,父母的肩膀才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行为、认知、格局、思维模式、沟通模式等,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我们只管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啦啦队长就可。孩子永远是我们心中的第一,让我们多关注状态,少关注分数。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习惯。陶行知老师说过一句话,有100个孩子就有100个教育方法。我们做家长的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孩子,对症下药。让我们坚持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越来越优秀,成为孩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