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人为什么需要宽容呢?一起来听个小故事——
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收到了一封家书,原来家中准备重新扩建府第,因为院墙位置的问题,和邻居发生了冲突,邻居表示“宁可家破人亡,也寸土不让”。家里人希望在外当官的张英能为自家撑腰。收到家中来书后,张英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来。于是两家之间就形成一个六尺宽的巷子,今天,也变成了安徽省桐城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六尺巷”。后来,民间将这件事编成一段顺口溜: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图片
你看,如果张英不宽容,不理解对方,咄咄逼人地支持家人,恐怕真会闹出人命。而他用退一步的方式,不仅宽容地化解了冲突,而且让这段故事成为佳话,让人受益,至今万古流芳。
所以,你妈妈还真是有大智慧的人。你认为“妈妈的宽容简直太没有底线了”,那是妈妈觉得,人不要为一些“小事”而纠结和纠缠。与其反复琢磨放不下,斤斤计较让自己不开心,不如一句“算了吧”“没关系”,洒脱一些化解矛盾。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会有摩擦和冲突,就是同在一个口腔的牙齿和舌头,有时候还会互相碰撞呢,所以,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宽容,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宽容别人,有时也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