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 阴有雾
亲子日记第(1819)天
六年级九班李可心妈妈
早上起来时看着外面阴沉沉的,远处有着丝丝绕绕的雾气,儿子回学校上学,李可心也已经不再网课,这周我都是定的七点响闹铃,虽然不可能睡到这个点,但是醒来伸懒腰打滚的赖一会床,还是感觉非常惬意。不过今天这个天气变化可是够快的,去厨房往外看还只是远处的丝丝雾气,去了一趟阳台却发现看不清楚前面的房子了!疑惑的往回看,后面确实也看不到道北的那栋楼了!只不过在客厅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水的功夫,这雾上的真快啊!
吃过饭看着外面浓的撕不开的雾,感觉自己需要早点出发,在路上要慢点骑车以确保安全。跟李可心说了一声我就赶紧出发了。不管去哪里,安全都是最近的路,我们做什么事也都要提前规划,确保提前一点,给路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虽然有雾,但是温度却很是温暖,舒适的温度下,在浓雾里仙仙的走一遭吧。
昨晚跟我爸通视频时,他随口问了一句“你啥时候回来?”我是立即泪目,父母在阖家团圆的日子都在盼着孩子们回家!暑假我们原本都是会回去一趟的,可是今年的暑假,疫情正在肆虐,阻挡了我们回家的路,一年没回去了……我们还能有多少个一年?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很让人揪心了!我赶紧说明了情况,儿子还在学校里上课,我可能是自己带孩子的事,只要孩子在学校,就会感觉随时都有接的可能!我爸爸也是非常注重孩子,一说到他外孙还在上课,立马就说离过年还早!盼子女回家,却又担心着隔辈的孩子!去年春节我们是初一凌晨出发的,回到孩子奶奶家正好出去拜年,初二出发去了孩子姥娘家……等儿子放假了再商量吧,希望他今年能跟着一块,毕竟老人都稀罕孩子。
下午李可心忙着只做了貌似书皮的纸工,自己光是画画就用了很长时间,个别马克笔没水了,还想办法掺和酒精画完,又是修剪又是粘贴的……那叫一个繁琐!给它起名字都费了劲,要求好听要求什么的[捂脸]像给个孩子起名字了。不过繁琐之下也是出好活!人家的“大作”一趟趟拿过来展示,确实惊艳到我,因为我不会这些。哈哈,自己不会有闺女会啊,沾光跟着稀罕稀罕吧!
睡前思考,在知书先生公众号上,有这么一篇《深到骨子里的自律》告诉我们做人贵在自知,处世贵在自制!(全文如下)作家冯唐说:“教育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是一切成事的最先决条件。”
人这一生,就是一场不断与自己博弈的过程。
只有不断战胜自己、持续修炼自己,才能活好这一生。
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自律是: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心有所畏。
言有所戒
孔子观周太祖后稷的祠宇时,看到台阶上立着一个铜铸的人像,嘴上被贴了三道封条。
铜人的背面,还刻着一行铭文: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
从古至今,因多嘴多舌而招致祸端的
例子,比比皆是。
杨修在军队接连战败时,妄言上司心
意,当即被曹操斩首;
苏轼在朝廷危急时,大谈敏感话题,结果遭贬谪,背井离乡。慎言则安,谨事则成。
能说会道固然是本事,但恰到好处的沉默,才是人生大智慧。
管得住嘴,守得住心,人生才能少惹麻烦,少遇祸患。
戒怨言
曾国藩曾说:“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心中有怨气,周遭的气场必定不顺,人生的路也会越来越难走。
放下心中挂碍,笑看世事起伏,才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梁漱溟先生就曾有过一段艰难的时期。他被迫住进胡同里的破旧民宅,每天早上被罚扫马路,扫厕所。
可他从不愁眉苦脸,每天勤快地扫完地,就到华清池泡个澡,或到北海公园打趟拳。
他始终认为:“未来的世界会好,我不对人生的未来持悲观态度。”
人活一世,有得到,便有失去;有坦途,也有坎坷。
遇事不怨,受挫不责,保持好心态,是一个人内心最好的自律。
戒急言
人文大师柏杨,在工艺品店购物时,不小心落下了钱包。
店主不仅没提醒他,还偷偷藏起了钱包。
等他回来寻找时,店主心虚地嚷道:
“你是怀疑我拿了吗?那你去叫警察来啊。”
一听这话,本就着急的柏杨,马上火冒三丈。
但他见店里顾客众多,吵起架来定会让店主下不来台,导致问题更难解决。
于是,他凑上前劝店主:
“保得住信誉,才能做得好生意,千万别因小失大。”
店长看他和颜悦色,给自己留足体面,顿觉羞愧难当,将钱包还给了他。
《礼记》中说:“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越是急躁的时候,越容易口不择言,
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
急言相向,口出恶语,无关紧要的小矛盾,也会爆发成不可收拾的烂摊子。
而压住火气,有话慢慢说,撞上天大的难题,也能争取到几分回旋的余地。
行有所止
止争
人生诸多烦恼,皆来自于一个“争”字。
遇到相左的观点,非要同对方辩个明白,结果越说越模糊,白白地消耗精力;
面对一时的得失,偏要跟人家争个输赢,最后越闹越失控,落得个鸡飞蛋打。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真正内心丰盈的人,懂得不争则宁,舍即是得。
晚清名臣张之洞号称是“无竞居士”。
为官几十年,他始终坚持着自己“三不争”的原则。
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之人争闲气。
不计琐碎之事,不夺浮名虚利,将心思花在要紧的事情上,成就了他仕途的光明。
林语堂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是非也好,名利也罢,不争,方能赢得云淡风轻。
止贪
《左传·恒公十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虞国的君主虞公,酷爱奇珍异宝,一看到宝物就想据为己有。
一次,他看中了弟弟虞叔的美玉,开口向虞叔索要。
虞叔不愿得罪他,便将美玉献给了他。
可他并不满足,又惦记上了虞叔的宝剑,再次派人前来索取。
他的贪得无厌激怒了虞叔,虞叔愤而起,把他赶出了都城。
《管子戒》中讲:“高飞之鸟,亡于贪食;深潭之鱼,死于香饵。”
控制不了欲望的人,终究会被欲望毁灭。
克制贪念,知足常乐,方能在诱惑重重的红尘中游刃有余。
止狂
清代山阴金先生曾说:
“为人行事勿猖狂,祸福渊潜各自当。”
一个人的锋芒太盛,不仅会灼伤他人,还会引火自焚。
东汉末年的名士祢衡,才华横溢,却狂妄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他曾对提拔自己的曹操大放厥词,也将欣赏自己的刘表骂得狗血淋头。对黄祖出言不逊,破口大骂。
黄祖颜面尽失,怒而下令,将他处死。了。
本可以有一番作为的祢衡,最终为张狂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目中无人,容易与人结怨,言行狂妄,常会招致嫉恨。
人生路长,站在半山腰上忘乎所以,往往很快就会坠入低谷。
饱谷总弯腰,智者常温和。
不显山露水,莫飞扬跋扈,人越低调,路越顺遂。
心有所畏
敬畏天地
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一生悲天悯人,敬畏天地万物。
在他眼中,一花一草、一虫一蚁皆为生灵。
就连他每次坐藤椅之前,也会特意摇一下,避免压死藏身其中的小虫。
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对立抗争,而是和谐共生。
人若无情伤害自然,肆意破坏环境,必然会因贪婪和狂妄而酿下恶果。
对大自然扔出的回旋镖,终将扎回到人类自己身上。
万事万物,皆有灵性,唯有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方能得到天地的厚赠。
敬畏父母
《诗经》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生养之恩大于天,父母的恩情,我们一辈子也还不完。
若一个人连父母都不放在眼里的,便丧失了生而为人的底线。
哪怕能力再强、本事再大,对家庭和社会也是毫无益处。
而善待父母,心怀感恩,福报自会源源不断而来。
《二十四孝》中,有个出了名的孝子,名叫江革。
他背着母亲四处逃难,不幸遇到了劫匪。
匪徒见他对母亲呵护备至,便手下留情,放了他一条生路。逃进城后,他靠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衣衫褴褛,却让母亲衣食无忧。
当地权贵听闻此事十分感动,举荐他做了孝廉官。
后来,他仕途顺利,官升五品,彻底改变了命运。
在你对待父母的态度里,往往藏着世界对待你的态度。
古人云:“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一个家庭,感恩父母,重视孝道,方能修来最上等的风水。
《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然后可以有为也。”
做人贵在自知,处世贵在自制。
谨言止语,慎行守戒,心存敬畏,才能于纷繁世间安身立命。
严于律己,修炼言行,人生之路定会越走越宽。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