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赢了”孩子,而是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从而“赢得”教育的主动权。
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因为他们和我们大人一样,也有被尊重的需要。
下面为大家介绍“赢得”孩子的4个步骤,帮助家长朋友们,轻松带娃。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到理解。一定要想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值得注意的是,同情不代表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和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面2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这4个步骤要如何才能实行呢?别急,给您讲个故事您就明白了!
笑笑是个爱笑的孩子,所以取名笑笑。她很喜欢邀请小朋友来家里一起做游戏。
前几天妈妈给她买了一套儿童用的彩妆(只被允许用来在芭比娃娃的脸上涂抹)她格外珍惜。第二天小朋友来家里做客时,发现了这套彩妆,便一起涂涂画画了起来。等孩子们离去后,笑笑不高兴的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喜欢他们用我的彩妆。看着他们涂涂画画的我心里不好受。” 妈妈并没有给笑笑贴上“小气鬼”的标签。
“因为你很珍惜它,这是妈妈第一次买彩妆给你。所以,看着你的彩妆被弄来弄去的,你很不舒服。是这样吗?”(第一步谈感受,与孩子核实。)笑笑说:“是的。我很心疼它,我希望它被小朋友们善待,而不是像他们那样乱弄一通。
妈妈说:”当时你肯定心疼坏了。我也有自己很真爱的物品,看到被别人不那么友善的对待时,自己也感到心疼不已。“(第二步,表述对孩子遭遇的同情。虽然这在妈妈看来就是小事一桩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心爱的东西没有被善待内心一定会有波澜)笑笑说:”是的,我真希望他们选择别的玩。“
妈妈说:”妈妈明白,你不是因为小气。因为你总是乐意把玩具拿来和伙伴们一起分享。但唯有这个彩妆是你不想拿来分享的私人独有。“(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帮孩子梳理她的行为,肯定她平日的表现,说明这次的特殊性。减少孩子自责,内疚的情绪。毕竟,自责和内疚不能解决问题。)
妈妈说:”那你觉得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要怎么办呢?“ (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笑笑想了想说:”我可以在他们来之前把彩妆藏起来。或者,也可以告诉他们我更想一起玩儿除了彩妆以外的游戏,转移他们的注意。“ 妈妈说:”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你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