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学校加班做经费统计,老公带着孩子去了澳德乐玩耍,两个人玩游场、吃甜筒,格外开心。回家之后,孩子也更愿意亲近爸爸,更听爸爸的话了。
今天早上孩子还没起床,我们俩就商量怎么度过今天。我给对象说,“我脑子里最早的男性形象是我的大伯和一个院里哥哥,没有爸爸,是因为我小时候爸爸特别忙,没时间和我一起玩。”这句话很触动对象。他给我保证,让我放心去上班,他会好好照顾孩子的。我上班的时候他就给我说带孩子出门去澳德乐,我又担心又开心。
果真就如书上所说:觉醒的方法包含着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是在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建设中传递出来的。觉醒的父母会采取平常的、一步一个脚印的风格来建立并巩固同孩子间的纽带。把当下的一瞬间看做实验室,每一次互动都充满了潜能,它可以把珍贵无比的东西传授给你。
身为父母,我们只急切地希望孩子的行为立刻变得妥帖、规矩,而自己也不必再历经困难先做一番改变,针对这种想法,我在这里指出,觉醒的教养方法不可能使一个家庭一夜之间改天换地。
纠正或改变某个具体的行为不是目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生活奠定好的精神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长幼关系中实现根本的转变,孩子的行为也才能自动地与他们的意识中的自己以及真实的自己相吻合,以便更好地实现自我。
聪明的父母会随时随地小心经营,他们懂得家庭气氛的一点点改变,都会为整个家庭的觉醒增添力量。改变是一切从这一刻开始,从最普通的状态开始。
我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能恰如其分地尊重孩子表现出来的种种天性。
我们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必须敏锐地观察自身的行为,一旦认清了自己深层的精神世界是怎样影响我们的教养活动和长幼关系的,我们就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觉醒和情感印记了。
觉醒是一个不断行进的过程。不觉醒是无法遏制,也不可能被消灭的。无论我们拥有多高的觉悟,不觉醒自有它的活动节律,它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们的习惯、思想、情绪以及仪表之中。只有以孩子为镜,从他们身上见证自己的不觉醒,我们才有能力去调整它我们实现觉醒,其实是为了见证自己的不觉醒,如此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接近觉醒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