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能缺失对孩子们的尊重。没有尊重,便谈不上教育,至少不是科学的好教育。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不够尊重孩子,老师不够尊重学生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对孩子贬低、讽刺、挖苦、否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儿童和青少年怎能健康成长,又怎能有个性、有趣味地全面发展?尊重,意味着平等。这要求家长遇事能多跟孩子商量,要讲民主,尤其避免常见的越殂代疱或粗暴干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跟学生平等交流,多倾听、尊重学生意见,保障孩子自由发言权,要避免居高临下、权威式、命令式教育教学行为。尊重,意味着独立。大人应该懂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在家庭和学校中他们都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即使孩子还弱小稚嫩,但他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独立人格。孩子是父母的,但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学生是老师的,但学生不是惟命是从的机器。尊重,意味着包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自会有缺点或犯错误,孩子犯错时不要一味指责,更不能辱骂,应该以慈悲、宽大的心胸去包容,跟孩子一道分析犯错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鼓励和相信孩子一定能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