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工作不能由别人代替,既然做了妈妈,就要承担起对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但现在有太多的妈妈愿意为孩子花钱,却不愿意为孩子花时间和精力。她们以为只要给予孩子舒适的环境、良好的物质条件,孩子就会健康成长,但事实上,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妈妈付出爱和时间。不要认为与孩子相处是件不重要的小事。
有些妈妈嫌照顾孩子麻烦,就将孩子托付给家中的老人来照顾。殊不知,这种做法弊多利少:老人通常对孩子宠爱有加,言听计从,这种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老人通常把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下来,连穿衣服、系鞋带之类的小事都不愿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容易助长孩子的依赖性,不利于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一部分老人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相对陈旧,教育观念往往与时代要求脱节,比如制止孩子拆卸玩具、阻止孩子玩水以免弄湿衣服等,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和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老人通常喜静不喜动,更喜欢“乖”孩子、“听话”的孩子,并以此来要求孩子,容易让孩子变得内向、不爱活动;老人用方言土语等与孩子交流会给孩子学习语言造成不利影响。
相对而言,年轻妈妈照顾孩子有很多优势:妈妈思想开放,知识面广,可以通过书刊、网络等渠道弥补自身育儿经验的不足,对长辈的育儿方法加以取舍和改进;妈妈接受和理解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能够接触到许多在老人身边接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妈妈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可以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妈妈实在很忙,在一定时间内请老人抚育孩子也未尝不可,但一定不要做抚养孩子的局外人,在分别的日子里要定期去看孩子,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时刻关心他,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
总之,孩子不是可以随时寄放、随时取回的物品,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成长中的每一种境遇都会在他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妈妈要保证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和相处质量,把和孩子相处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