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7日 星期四 天气晴
自放开三胎政策以来,家家基本都是两三个小孩,如何教导两个孩子之间相互谦让,友好相处,我觉得是放在我面前的一个大问题,里面一定有很多学问。
今天偶尔看到一个关于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纠纷的视频,一般专家在那侃侃而谈的说教可能引不起我的兴趣,这一个是我一个同事转发的,我想,既然人家转发,肯定就有它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于是我就反复看了两遍,感触颇深。
视频中这个家庭中有三个孩子,前面两个是姐姐,老三是男孩,男孩趴在沙发上和妈妈哭诉大姐不让他进她屋,老大老二在茶几那玩手工,小的势单力薄受了欺负,姐姐在一边幸灾乐祸,但她的的理由也很充分,“弟弟进屋就乱翻,不守规矩。”显然姐姐没有错,弟弟想融入姐姐们的世界也不过分。妈妈佯装和弟弟闲聊天,姐姐们侧耳倾听。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你是男子汉吗?男子汉就得学会忍,你忍她三年大姐就上高中了,你什么时候想进去就进去,她也不知道。你如果再能忍,你再忍三年,二姐也上高中了,你晚上想上哪屋上哪屋,上半夜大姐屋睡,下半夜二姐屋睡,不耽误你去自己屋穿衣服。”弟弟明显看到了光明,笑了。姐姐们也若有所思的想,妈妈出的馊主意,但在理啊,又能怎么办呢?“时间再往前走,你姐姐们上大学了,半年回来一次,等工作了不在一个城市,像我和你小姨可能一年都见不着一次,你想跟她们玩都没机会了。。。。。。”母亲一边描述着未来姐弟仨分离后的日子,三个孩子最后抱在一起哭的泣不成声。
这位母亲没有用半句呵斥的话来训斥任何一个孩子,假若呵斥的其中的任何一个,那就是一碗水没有端平,毕竟孩子之间这样的事太多,而且各有各的理由。母亲生养这三个孩子实属不易,教育好他们真的需要智慧,母亲用她温柔而平和的话语与孩子们交流,没有半句责备和呵斥,却让孩子们明白了,也许在往后的某一天,小时候的那些“恩恩怨怨”跟姐弟仨的感情比起来真是不值一提。既化解了她们之间的矛盾,又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有什么比孩子们之间谦逊礼让,互敬互爱更值得称赞呢?
我之前的错误做法总是让哥哥让着弟弟,弟弟小,弟弟不懂事。但是我们慢慢发现,弟弟已经不再是那个不懂事的弟弟了,他开始霸道,蛮横。所以从去年开始也教训弟弟,但是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弟弟被教训,冲过来保护弟弟的永远是哥哥,即使两个人刚刚还闹的不可开交。有时候真的很羡慕人家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两人差距大点的,或者两个女孩,起码能好沟通一点。看着小女孩干什么都那么贴心,等孩子长大还可以当闺蜜,连买的衣服都好看。
孩子越大就得走心了,他能听懂你说的话,只是说的话有没有触动他的心灵,孩子对于父母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小的时候在我们身边,整天“妈妈,妈妈”的让人烦,什么事都得找妈妈,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长大的人儿就慢慢离我们越来越远,见面的机会都很少了。
人民日报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父母,没什么资源没太多文化,不知道怎么教育他,那就多鼓励他,认可他,表扬他,理解支持他。不要把自己的认知、焦虑、恐惧、愤怒、委屈强行转移给孩子,孩子若是平凡之辈,那就承欢膝下;若是出类拔萃,那就让他展翅高飞,接受孩子的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