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下班回家,两个宝贝照常向我跑来,热烈欢迎妈妈回家,感觉一天的疲惫在两个小棉袄的“妈妈妈妈”的呼唤声中烟消云散。呦呦问我:“妈妈,你怎么这么晚回家,你今天上了几节课?”我说:“妈妈今天上了五六节课呢”。不知道她对上课节数到底有没有概念,可能从我说话的语气中判断出我上的挺多的,然后就说到:“那么多呀,你真是太辛苦了!是校长让你上的吗?你跟校长说说少上几节不行吗?”我哈哈笑了起来。
晚上睡觉前,呦呦又提到了校长,她说:“妈妈,你怎么不当校长?”我没说自己当不了校长之类的话,而是忍住笑声问她:“你为什么想让妈妈当校长呢?”呦呦说:“校长不用上课,他安排别的老师上课就行了。而且,他管着钱,不用工作就可以给自己给自己发工资(我给呦呦灌输过我和爸爸不上班就没有工资就没钱买东西的思想)。”
生活在教师家庭中的孩子提前的认识到了,学校的老大是校长。小孩子看不到校长日理万机的辛苦和不容易,在她眼里,校长无所不能,神一样的存在,因为她能指挥着爸爸妈妈和身边好多叔叔阿姨们工作。
有点好笑,但这就是小孩子眼中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