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晴
闲来没事,打开强国学习,引经剧典,看着这段文字挺好的,就摘抄了下来。
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
《虞书》称“诗言志”。志也者,训诂为“心之所之”,在释氏,所谓“种子”也。志之发端,虽有高卑、大小、远近之不同,然有是志,而以我所云才、识、胆、力四语充之,则其仰观俯察、遇物触景之会,勃然而兴,旁见侧出,才气心思,溢于笔墨之外。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争工拙于一字一句之间。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
■ 释义
叶燮,清代初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其诗论著作《原诗》被认为是继《文心雕龙》之后,中国文艺理论史上最具逻辑性和系统性的一部理论专著。全书分内外两篇,系统地阐述了诗歌创作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在《原诗·外篇上》中,叶燮从古人“诗言志”出发,提出:“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认为诗歌第一关键是有志,“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志,这里指作者的思想、志趣、胸襟、抱负等。意思是,志趣高雅的人,其作品的语言就会纯净;志气宏大的人,其作品的文辞就会雄健;志向远大的人,其作品的思想就会深邃。
中国古人强调“文如其人”,作者的思想感情、志趣胸怀、艺术修养,不仅渗透在作品的内容中,而且体现在作品的语言风格上。
每日鉴赏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