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只有教师发生变化,真正把学生看成主动发展的主人,真正与学生共同投入教学互动对话,才能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同时,教师也获得智慧成长,教学相长,我们的“君友互助”,也就是打造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家校互助,和谐互助,共同成长的平台。
一、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教师关注的是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以及整个生命的发展,我们要成绩,但我们要的是绿色的质量。
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其位谋其政,如果教师只是把已有的知识传递给青少年而已,他们只要认真工作,教对教好即可,充其量,教师是人梯。教师的职业,不能在社会上引起真正的尊重,其认识根子在此。
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事业是对人一生负责任的事业,尽管学生不完全被教师所左右,但好的教师会成为一种力量,引导人向上和前进。“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N年之后,学生仍想着念着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一位教师能够对儿童、青少年,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时刻会想到这位教师。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好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技能的教学者。
二、教师需要激发创造性劳动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由其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在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生命成长与精神世界丰富所决定。
教师的发展,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研究开发不同的学科知识,对儿童、青少年心灵丰富成长的发展价值,包括这些知识的社会价值。其次,要研究自己所教学生的发展状态,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价值,以知识的创生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学生吸收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能力,实际上也是形成学生终身学习和创造兴趣的基础。唯有经过教师如此这般的一番努力,作为人类文明的财富和认识世界成果的知识,才能转化成滋养、浸润学生的心灵,激发生命活力的“琼浆玉液”。
如此复杂的过程,不但需要教师具备教育学知识,需要经验,更需要理念与智慧,实践与反思,重建与更新。
教育的魅力,教师是丰富人一生的很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创造表现在转化上,他把人类精神财富转化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精神财富,这个转化的艺术就是教育的魅力。教育的创造还表现在他对学生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完善上。作为教师,像蜡烛一样成天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就觉得对得起学生了,以牺牲自己作为职业高尚的表达,而不是用一种创造的智慧去点燃学生心中内在精神潜力,倘若这样,他一定没有魅力。教育是一种独有的创造性工作。“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艺术在于要让“直树成木,大树成荫,弯树成景”。
教师职业前景光明且不可替代。教师的创造是一种为了人的生命发展而做的创造,这是大量转化过程的创造。他通过转化,让每一个生命具有创造的内力,这也是为社会发展提供创造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三、教师不仅仅要专业发展,更要全人发展
教师往往日行而不觉:自己在学生面前是以全部的人格、一言一行呈现他是谁,学生以此判断你是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你的敬意、瞧不起、反抗、喜欢,都不是仅仅因为你的专业,而是你的全部人格。当然没有专业是不行的,没有专业你讲台都站不住,但仅仅有专业肯定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教师的整体发展。
教师的活法,教师是育人的事业,作为教师,首先自己活的像个人,才能对别人产生成人意义上的影响,自己活的像个人,并不是说像一个圣人,而是说你很真实,很努力,有信仰。教师也会有缺点,有时候也会有冲动,但只要你是真实的,你会冷静下来,孩子也会理解。每个教师意识到:自己能成为自身职业生涯的主人,只要努力实现自我更新,就能胜任当代教师的职责,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活出特有的职业尊严和欢乐。
时不我待,未来我来。教师是为明日而作之人,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只有把握时代脉搏与趋势,才能意识到中国现代化事业需要一代怎样的新人。认识到这些,才会产生投入教育变革的自觉,进而意识到这一变革要通过改变教师自我才能实现。教师参与变革的自觉只有转化成自我更新的需要,变革才可能得到来自生命发展需要的内在、持续和强大动力,得到变革主体自觉实践的支撑而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