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滋养着我的心灵,在我所指的任何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益。”
这些年我越来越感受到教学对我心灵的滋养。很多时候当我们浮于表面来应付教学的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在面对复杂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坚守住自己的教育初心,我感觉用这句话来诠释是最形象不过的。
2009年我开始参加工作,在一个偏远的乡镇教学,教三到六年级的英语课。那时候每班的孩子在20人左右,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我去的第一天就被镇惊住了,因为这所偏远乡镇的村小比着20年前我上小学时的条件都差,我一直不能相信在同一个县域内竟然教育存在着这样的差距。而且这里的老师也大部分是快退休的老教师,这就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青年老师我能为这所学校带去什么?
所以那些年是我价值输出的几年,我为孩子们开放图书室,更换新的图书;给他们购置体育器材,带领他们上体育课;开设各种活动,丰富他们的学校生活;给孩子们过生日,陪伴他们孤独的心灵......
我一直在怀念那些年的日子,今天读了这一章节后,我才知道,那些年我体现的人生价值,正是我对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认可,我不仅仅从外在去改变孩子们的受教育状态,更重要的是我在努力走进孩子的心灵,和他们开展心灵的对话,和他们心灵产生链接,这种美好的关系不仅仅滋润了他们的心灵,更多的是滋养着我的心灵。
这些年的浮浮沉沉我一直在回想着那些年的日子,每次想起来我都会从内到外生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这动力支持我继续在教育的道路上走下去。
那些年的教育是顺其自然的,自己缺少理论指出,但是对于教育和孩子的热爱弥补了自己的缺点。这些年开始通过互联网让乡村孩子链接世界,我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看见世界被世界看见的美好。每一个乡村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我也想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们走出乡村。从外在的技术链接和资源引进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的确让乡村的孩子受益匪浅。
但是我更加开始关心孩子的心灵世界。因为这些年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各种原生家庭在孩子身上的反馈,虽然我们对孩子原生家庭的改变甚微,但是当这样的孩子送到我的班级的时候,我总会用一种悲天悯人的心灵来对待他们,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无辜的,但是他们却经受着一些他们都无法改变的磨难,而且他们的心灵却得不到宣泄,我想这样长此以往地积累最终会导致他们性格地扭曲甚至是人生的悲剧。
所以这些年来我更多的是想能够尽我的努力和孩子们的心灵产生链接,这种链接是在平等尊重公平爱和关心的基础之上的,我想让每个孩子能够和我打开心扉,能够让我走进他们的内心,我能够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一束光。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相互的滋养呢?这正是源于我对自身的高度认同和完整从而产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这条道路上孩子们也成为了我教育生命的一束用不可磨灭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