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觉性
越早培养越好
都说小孩缺乏自觉性,原因大半要归咎于父母,适龄儿童的老师也有逃不掉的责任。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把人的一生分为了几个阶段:
其中,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父母要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最重要的一点,要让孩子学会“克制任性”。
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性格养成的初始,同时也是“能耐”还不够大的时候。这时候他任性,胡闹,顶多在地上打个滚儿,哭哭闹闹,不会造成太大的后果。
但是,要是等孩子青春期了,你再管教,那时候,他长高了,也有力气了,一冲动就会做出格的事情。
所以,管孩子要趁早,晚了就真的管不住了。
尤其是成长期的孩子,自觉性太差,这个时候最是需要父母的时候。
要知道:孩子的自觉性,是父母长期熏陶出来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任重而道远!
只有教会孩子自律,当你放手时他才会走得更稳更出色!
千万不要让“放养”教育,毁了我们的下一代!
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有力。
但没有天生就自觉、自律的人,有的只是狠下心严格教导,并能够长期陪伴监督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最久的老师。
所以,父母的爱和陪伴最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