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下午接到彦杰,我发现他有点萎靡不振,回家的路上,他便在车上睡着了,呼吸略显急促。到家后,我刚一喊醒他,他便嘟囔着:“妈妈,我快坚持不住了,快点回家!”我试了试他的额头有点烫,便给他的小姨打电话询问了一些病理和治疗事项。吃完药半个小时后,他的脑袋逐渐从混乱状态------语无伦次中恢复过来。
本来觉得今晚彦杰不能学习了,毕竟有了偷懒的理由,但他主动提出,“妈妈,今天晚上,我们先学习,再看一会儿电视,好不好?”言语间充满着套路。
得到我的许可后,他拿出了平常认字的书,自己选了一首儿歌《小刺猬》,“今天我们学这首吧。妈妈,你想不想玩幼儿园游戏?你当老师,我当学生,怎么样?”接下来,就是一番安排,包括如何问好,如何领读,如何提问:这个问题谁会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谁会等等。按照他的设计,我一一照做,在领读过程中,让他跟读,重复读,补充读,一首儿歌很快便能背诵了!接下来,便是最枯燥,最难的了认字环节了。怎样让他主动认字?‘干脆,把“困难”扔给他。“王老师,你能不能教我们认一认这几个字呀?”他不假思索地进入了角色:“好的!”接下来就是读音、笔画,甚至组词,并对每个字有一定的理解。当我回答正确后,还不忘给我点一个大大的赞。一番操作下来,俨然一位合格的“小老师”。
经过今天晚上彦杰这次学习经历,我发现他在角色的交换过程中,有着愉快地角色体验,学习效率有较大的提高。其实,换一下思维,更能挖掘孩子的潜力,何乐而不为?
大七班 王彦杰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