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4 第136篇
老大:就是心里的小孩力大,我也感觉到了。
我:比如你上课走神这个事。你认为你在教室里就该学习,但是你心里的小孩把你带跑了,跑到抖音跑到公园了。你心里的这个小孩就是一匹马,你脑子里的小孩拿来一根绳,挂到马的脖子上说:该起床上学了,该写作业了,该吃饭了该弄啥弄啥了,听课要认真了。但是脑子里的小孩一不注意,这匹马就想跑那就跑哪了。有个话叫胳膊拧不过大腿,意思就是腿想让胳膊往那走,胳膊就得往哪走。脑子里的小孩就是胳膊,心里的小孩就是大腿。
老大:你意思是我心里的小孩叫我走神,我改不掉了?
我:别急,还没说到这。当你不该累,累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要先看看你心里的小孩想法是啥?你要给你心里的小孩做工作。你要想办法,你想的这个办法必须是你心里的小孩和你脑子里的小孩都能接受,最重要的是你心里的小孩要能接受。第一步,你要了解这两个小孩的想法,怎么了解。你把这三个凳子放整齐。
老大:为啥?
我:要用到这三个凳子。先给你讲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双手抱着一只小兔子,小兔子受伤了。一个阿姨看到了就和她说:小姑娘,我是医生,我比你了解这只小兔子。叫我给它看看,可以吗?小女孩看看这个阿姨说:我比你更了解小兔子。小女孩把小兔子轻轻放在膝盖上。这个阿姨一看:原来小女孩没有右腿,而这个兔子也是一只没有右腿的小兔子。
老大:好可怜。你再讲一遍。
我又讲了一遍。
老大:最后又咋了?
我:没有最后,故事到这就停了。我讲这个故事想说的是这个小女孩和小兔子她俩有相同的地方,她更能体会到小兔子的心情,更能了解小兔子。小女孩就比这个阿姨更能换位思考了,意思就是她把自己想象成小兔子,她比这个阿姨更能体会到小兔子的心情。
老大:对,小女孩好可怜。
我:现在我们要用到小凳子了,这个方法叫“三个小凳子”。第一个小凳子是你心里的小孩,第二个小凳子是你脑子里的小孩,第三个就是你。现在发生了一件事:你看抖音,但是没看够。你心里的小孩和你脑子里的小孩意见不一致,心里的小孩总想回忆抖音上看到的内容,脑子里的小孩认为上课要好好听讲。两个小孩现在是又打又吵,谁也不听谁的。你现在先坐在你自己的凳子上,你说一下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想的?
老大坐在第三个小凳子上,我用手机给他录过程。
老大:这两个小孩在打架吵架,一个想抖音,一个想认真听讲,他给他一拳,他踢他一脚,谁也不服谁。
我:这两个小孩在你身体里打架吵架,你什么感觉?
老大:我把他们两个都揍一顿。
我:你现在站起来。坐第一个凳子,这是心里的小孩。现在你不是你了,你现在是心里的小孩。你说说你这个事,说说你的看法。
老大:抖音那些内容是真的吗?是真事吗?还想看看不够,看了又害怕。要是想咋看就咋看就好了。我的朋友都有手机,我连个手机都没有。
我:站起来,坐第二个小凳子,现在你不是心里的小孩,你现在是脑子里的小孩。你想说什么?
老大:就知道走神,别人都在好好学,不认真听讲,吃亏的是自己。
我笑了。
老大:你把我当玩具了。
我:真没有这个想法。我一直在思考。
老二:我也想试试。
我:好。你老师和我说你早晨读书比别人少读好几遍,收拾东西慢,这个事你来坐坐三个小凳子。第一个凳子是你,第二个凳子是你老师,第三个凳子是妈妈。你来坐一下。
老二练习了一遍,重点讲述了自己也想多读书,但是柜子远,书多,收拾慢,自己也没办法。扮演老师时不知道说什么。只重复讲述事件,找不到解决办法。
我忍着不笑,又有点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