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
【学习笔记】
第二章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知识
一、学科知识的内涵和类型
(一)学科知识的结构
知识具有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
1.下位关系和类属关系:①派生类属学习 ②相关类属学习
2.上位关系与总结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二)学科知识的分类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
二、学科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一)学科认知功能
这对学科教学的启示是,我们必须注重方法论和认知方式的教育。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所谓的认识的“视角”。“曼海姆认为,视角意味着'人们观察客体的方式’,它不仅决定着思想的形式,而且还决定着思想的实质性内容。缺乏这种视角,一个人就缺乏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引领学生形成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独特的学科视角。唯有用学科独特的视角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科素养。
【感悟】学科就好比眼镜,每学习、了解、掌握了一门学科,就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视力,把这门学科所反映的各种现象看得更清楚。有时候,这副眼镜好比显微镜,能帮助我们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有时候这副眼镜又好比望远镜,能帮助我们看到很远很远的太空世界。有句老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内行为什么能够看到门道?就是因为他有“眼镜”,有“显微镜”,有“望远镜”,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刻的东西。
(二)生活导向功能
任何学科知识就其来源而言,都来自生活和实际;就其性质而言,都高于生活和实际。正是由于学科知识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能够引领、提升、指导生活。
(三)情趣激发和审美涵养功能
实际上,任何学科都是美丽的。如果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美,获得精神享受,这将是一件美丽而富有诗意的事。只有引导学生体验学科之美,才能培养他们对学科的热爱和崇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四)思维和智慧启迪功能
三、学科知识的选择、组织、设计
(一)学科大概念
从学科认识论角度讲,大概念是一种学科思维方式,是一种认识武器,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眼光”“心态”和“尺度”。
从学生学习角度讲,大概念是一个“纲”,纲举目张;是一个“组织者”,整合所学的知识;是一根红线,把知识串起来。也就是说,抓住了大概念,学科的其他知识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被统摄进来。可以说,大概念教学是学科整个教学活动的连心锁,是赋予教学活动以整体性的关键。
从课程知识角度讲,大概念“可以把现行的极其丰富的学科内容精简为一组简单的命题,成为更经济、更富活力的东西”。
(二)学科结构
(三)学科本质
(四)学科情境
如果说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素养的载体,那么学科情境则是学习学科知识的载体。以下6点,最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知识包括:
1.核心概念与命题
2.本质与规律
3.思想与方法
4.产生与来源
5.关系与结构
6.价值与精神
附:本节内容知识树
【感悟】学科就好比眼镜,每学习、了解、掌握了一门学科,就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视力,把这门学科所反映的各种现象看得更清楚。有时候,这副眼镜好比显微镜,能帮助我们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有时候这副眼镜又好比望远镜,能帮助我们看到很远很远的太空世界。有句老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内行为什么能够看到门道?就是因为他有“眼镜”,有“显微镜”,有“望远镜”,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