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0日 星期五 晴
前两天,老师在群里上传一封“密信”,内容言简意赅:“明早小卖部 我请你”字体仓促而不失风格,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收信人和写信人的名字,称为“密信”,恰如其分。
据我所知,学校是不允许学生无故带现金到校的,携带零食入校也是不允许的,更是一再教育学生不要购买并食用“三无”食品,这涉及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所以,“密信”不署名的原因不言而喻。
对于此事,我也跟小余聊了聊,问问小余有什么看法。小余说,同学用自己的零花钱请好朋友吃零食,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他也吃过同学给的零食。在他看来,这也是一种增进友谊的方式。我同意小余的这一看法。
同时,我也问小余还有什么做法是可以增进友谊的。小余的想法得到我的赞同后,对于我的这个问题显然更乐于思考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他想了想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忙,朋友有难要拔刀相助。我们校园四结义,课间经常一起玩,谁忘记带学习用品,我们也相互借着用,并及时归还。我还给好伙伴送笔,他也给我送过日记本。”
我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点头表示赞许,并回应道:“哦,你们四结义的感情挺好的呀,看来不一定要请吃零食才能增进友情。”小余说:“是呀,一起好好玩也可以增进友情,零花钱也可以用来买零食,但我是不会买垃圾食品的,让我选择的话,我会买书买学习用品,因为家里吃的东西不缺。”
在我看来,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点小零食与同学分享,这种做法是孩子在表达友爱和感恩。善良的孩子都懂得感恩,感恩父母给的爱,感恩同学给的帮助,感恩老师给的鼓励……所以,不应该批评孩子的做法。当然,孩子们还没有金钱意识,零花钱怎样合理消费,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并教导孩子如何选购安全食品。
老师把“密信”上传群里,并未进行一字半句的点评,仅限于“告知”群里的家长们,有这么一回事。让大家看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需要家长理性对待,正确引导。
六年级的孩子是自我独立意识明显增强的年龄,对于孩子的一些做法,我们不能单纯的去评价对错与否,而是需要沟通与理解。一个处处被理解的孩子是不容易变坏的,因为孩子的内心充满对周围一切事物的美好向往,这引导着孩子向上向善。
(小余妈妈的日记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