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虽小,但须尊重,尊重是沟通的前提。今晚的一场吃芒果风波引发了我和爸爸对“如何以尊重为前提跟孩子沟通的思考”。
晚饭时间到了,正当大家准备吃饭时,朵宝却要吃芒果。这简直就是对规矩的挑战,超出了爸爸的忍耐.爸爸炸了!“怎么每次吃饭你就出幺蛾子!不是玩玩具就是吃零食!”。此时,我在厨房剥蒜,默默地听着爸爸对孩子的责备,观察着爸爸与孩子的暴躁沟通。朵宝立马流着委屈的眼泪跑到厨房寻求妈妈的安慰。抱着我大哭起来,“爸爸不让我吃芒果!妈妈,你打爸爸!呜呜……”这说明爸爸和孩子的沟通失败了,沟通失败导致的不遵守规则。其实,朵宝对于吃饭不准玩不准吃零食的规则很明白,他只是用撒娇的方式挑战父母,试探行为。
我蹲下来,双手扶着朵宝的胳膊平和地跟他交流:“爸爸不让你在吃饭时间吃水果?”。(说事实)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了,哭得越发厉害,用力点头“嗯!”“我赞同爸爸的说法,吃饭时不能吃水果。但爸爸没有管住喷火龙,不对。你饭前吃芒果,我觉得不合适,肚子会不舒服。”(讲感受)“我希望你先吃完饭再吃芒果,咱们今晚只吃两个饺子,可以吗?”(谈需求)。因为朵宝不爱吃饺子,今晚奶奶恰恰包的芹菜肉馅饺子,她会对吃饭感到有压力。所以我给她定了一个低期望,她更容易接受。朵宝一听,顿时喜笑颜开,“耶耶!吃饺子喽!”可能因为被倾听被尊重,吃完第二个后,自己说还要吃一个,要吃16个。在她脑海里,16就是特别多的意思。
爸爸的沟通方式比较暴躁,不仅没有效果而且还可能让孩子学会暴躁。妈妈的沟通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在这次沟通中,我们坚持了三步曲:说事实——讲感受——谈需求。不管是哪一步,首先保证语气温和,不要带有情绪。父母在三步曲中尊重了孩子的想法,同时,孩子也从我们身上学会了正确的沟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