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日 周日 天气晴
父母对子女最好的爱,不是没有原则地袒护、纵容、溺爱,而是要带着规矩去爱孩子。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明确底线,适当惩罚,言传身教,都不可少。
最近,看了一个新闻:新加坡某餐厅对家长征收“喧哗孩子附加费”。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孩子在餐厅用餐时,过于喧哗吵闹,家长就要支付10新元(约合50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
新闻一出,很多网友却纷纷表示赞同:“支持!管不住就要认罚。”“熊孩子不管不顾大声喧哗,四处走动,真的很扰民,罚款的话,家长会注意管好孩子。”确实,在公共场所里,熊孩子各种粗鲁无礼,莽撞恶劣的行为,经常给人带来很大的困扰。
有句话说得好:教养是孩子携带终身的名片。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01没有教养的孩子,都是父母纵容出来的!
曾在网上看过一位网友的分享,疫情期间,电影院里,男子在公共场所不仅不戴口罩,还两次朝地上吐口水!工作人员出面要把男子“请”出去时,一旁的妈妈这才站出来,一开口不是教育儿子,不是道歉,而是护犊子:“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别和他计较。”几十岁的人了还是孩子?妈妈一句话,让全场的人都瞠目结舌:“他才30岁,怎么不是孩子呢?”30岁还是个孩子?30岁了还能没有半点修养!只能说,每个令人讨厌的“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管不教、一味纵容的父母。所以男子都30岁了还不懂何为教养,只管自己舒服了,全然不顾及他人,在电影院里大声喧哗、满地吐瓜子、脚踢别人座椅……
这令我不禁想起有一次去青岛遇到的一个3岁小男孩,在游乐园玩的时候,他看到地上散落着很多零食袋、纸屑,便自觉地将垃圾一一捡起,再扔到垃圾桶。一趟又一趟,小男孩一点也没有觉得脏或累,反而洋溢着一脸的自豪。路人纷纷为这个小男孩点赞。虽然只是一个小小行为,但背后体现的却是孩子的修养和素质。
孩子爸爸说:“我们从一岁半的时候就培养孩子吃东西不要随便扔,一定要扔到垃圾桶,所以现在出门,他只要看到地上有垃圾,就会自觉捡起扔到垃圾桶。”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为人父母,“护犊子”是人之常情。但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爱,还需要规矩和底线,去约束孩子的行为,塑造孩子的品行。父母的纵容,看似庇护了孩子,实则是给孩子喂了最毒的药。
02缺失的教养,总有一天会报复在孩子身上!
网上有个问题:你遇见过哪些没有教养的熊孩子?
网友@浅若分享了一个真实故事。她隔壁有个熊孩子,每天早上5点自己起床了,就要把别人也吵醒。不仅大声尖叫,还把东西弄得嘭嘭响,一直吵到整个楼道的人起床,大家怨声载道,但熊孩子家长从来不管。
一次,楼主遛狗坐电梯,熊孩子进来就给她的狗一脚,还朝她吐口水做鬼脸。楼主气急了,当场就给熊孩子两巴掌,还踹了熊孩子一脚。熊孩子妈妈却跑来质问:“你为啥要欺负我家小孩,他还不懂事,你和他计较什么?”有了妈妈的撑腰,熊孩子更加肆无忌惮,不久就把班上一女孩打受伤,还住院了。熊父母非但不教训孩子,还赖账不赔偿。女孩的哥哥气不过,在熊孩子回家路上,把他拦住打了一顿,把他打得轻微脑震荡,肋骨骨裂,鼻梁骨断裂,整个脸都肿了。最后还把他扔进垃圾桶,盖上盖子,直到被环卫工发现。
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父母可以纵容他,但别人不会由着他,社会更不会惯着他!孩子缺失的教养,总有一天会以更惨烈的方式报复在自己身上。
就像新闻里的熊孩子,拿水往亲戚的钢琴键上倒,孩子父母不道歉,还反说“好心帮忙洗琴”。亲戚不好发火,便夸熊孩子干得好;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是什么?惯着他,让他越来越无法无天。惯子如杀子,父母不舍得教育孩子,社会就会替你狠狠教训。不舍得熊孩子早吃苦,往往会吃更大的苦。
03有些道理,父母不教,孩子永远学不会!
前不久,一位母亲的怒吼火上了热搜。
在大连开往北京的一趟高铁上,一个小孩子一直很吵闹,同车厢的一名女乘客实在受不了,就上前进行劝阻。万万没想到,小孩的母亲,不去管教孩子,反而回怼那名女乘客:“他才3岁,他听不懂道理,你有本事你来管,我反正控制不了他!”“你这辈子别生孩子了,生孩子都被你带死了!”父母的修养,决定孩子的教养!
很喜欢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这段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父母对子女最好的爱,不是没有原则地袒护、纵容、溺爱,而是要带着规矩去爱孩子。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明确底线,适当惩罚,言传身教,都不可少。
一位父亲,在儿子还小的时候,就给他立下很多规则:
出门在外,不能随地乱扔垃圾;
公共场所,不许大声喧哗;
跟人说话之前,要根据年龄身份礼貌称呼对方;
不小心打扰到了别人一定要及时道歉,学会礼貌用语;
要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守秩序。
……
一开始,儿子虽然会常常忘记,有时还违反规则,但父亲每次都温柔而坚定地指出来,陪他改正。如今,5岁不到的儿子,见人就问好;坐电梯时,从不乱按楼层按钮,会先等别人先进出;会主动帮老人拿东西,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
康德说,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这条底线看得见摸得着。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定下规则,就是给孩子明确底线。
江苏扬州,一个男孩捣蛋将乳胶漆洒满街道。妈妈知道后,便带着男孩清洗街道,一直清洗到凌晨,一连三天,直到街道被清洗干干净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孩子难免犯错,适当的惩罚,可以帮助孩子敬畏规则,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网上有一张很火的照片:3岁男孩看着地铁边上的脚印,一脸疑惑地问妈妈这个有什么用。妈妈耐心解释:“这黄色的脚印呀,是用来排队的。”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妈妈、爸爸以及外婆,都统一沿着脚印,很自然地站成了笔直的队形。这就是言传身教。
有句话说的好,穷养富养不如有教养。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涵养,是灵魂的力量,是照亮生命的光芒。想要孩子有教养,父母首先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父母拥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和推己及人的自觉,孩子才能寻找父母的脚印,做一个心中有规则、行为有规范的孩子。
最后,引用人民网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爱子,教之以义方。”父母爱子,就应当用做人的正道加以教导。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为人父母者要在文明教化上身体力行。
立德方能树人,帮孩子扣好德行这粒扣子,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
五年级五班 李欣桐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