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2号(周日)
正家心学《原本大学微言》第二节回看收获:
1.读书和生活、经历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
生活,没有经历,没有阅尽人世繁华,没
有历经沧海桑田,我们是读不懂古圣先贤
的.
2.我们的心田需要犁耙(佛家,道家),才
能播种.
3.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商
店.
《大学》乾卦:定其规模,胸怀,境界,格局
次第.
《论语》定其根本,让生命深深扎根
《孟子》观其发越,让生命枝繁叶茂.
孟子,脾气大,勇猛,刚强,特别有气
场,让儒家到凌云处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
《中庸》坤卦,谈鬼,神灵,看不见的
4.“明德”是决堤,“亲民”是浇庄稼,
“至善”是丰收.是一件事,是水到渠成.
《禅经》里没有三纲,亲民本是明德事,
至善不过是明德用到极处罢了.
5.七步修正(导航):知—止(止于至善,
以始为终)定—静(内心安静,天地万物
都有回到跟,静,才能链接生命力.心乱如
麻,心猿意马,思绪纷飞,妄念纷飞,怎
么可能链接生命力.活出更好的自己,唯
有生命力,明德,自性.何必为一场游戏,
你死我活)
6.禅宗 能:生命的功能.如看,听,闻,
所:能的去处
能知—所行 知行合一
能看—所看 无所不能
7.太太:周公的奶奶太任,妈妈太姜,妻子
太姒保护周朝800年的兴盛
我们的太太们要有保护周朝800年兴盛的胸
怀 ,格局.
8.修身—正心(止于天就是正)—诚意(意
很重要,不要用非黑即白的眼光看世界)
—知(真知灼见,妙观察,用生命力观
察)—格物(根尘断开,六根清净,享
清福,绝对在没有相对,不二.格物致知
是功德是生命力是开悟)
9.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意识
二零二三年 周日
老师说读书与经历是相辅相成的,特别赞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认识、感悟人和世界是不同的,对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老师用瓢泼大雨冲过大理石板来形容,在没有太多经历的时候,对于读过的书,是很难吸收为己所用的。而经历了人生的沧海桑田,再来学习,就如十地经过了深耕细作,才可以进行播种,来形容我们干涸的心田,实在贴切。
儒家是粮店,每个人离不开的:道家是药店:修身养性,少私寡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佛家是商店,各取所需。
儒家经典:《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大学》:定其规模:就是人胸怀、格局、眼光、境界定下来。做一个大人,而不是小人;做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论语》:奠定根基:让人扎根。人如何自处,与他人在一起的时候,如何自处,如何与人打交道;与社会,与世界建立怎样的关系。
《孟子》:观其发越:把儒家的思想发扬光大。“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
《中庸》:关于灵性、关于修行。读中庸:知古人的玄妙之处。
《大学》是什么样的学问: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水库放水浇庄家,水到渠成:亲民本是明德事,止于至善是明德用到极致;都是一回事。
知,止(停在哪里,止于至善),定(有定),静(宁静致远,安静,平静,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才能够连接生命力,复命日常的常是永恒:看到宇宙的真相,一切都是无常的:知常曰明:知道无常才是真的活明白),安,虑,得。
能:明德自性,本来的功能:眼睛有看见的的功能:耳朵有听的功能..生命力的功能:灯会亮,电借助于灯泡亮了:生命力是电。无“所”不能。
所:所看、所感、所听..与功能相对的。本质;
能与所的关系:鼓与鼓槌的关系:
知是能知,行事所行;知和行是一回事。是体和用的关系。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因和果是循环往复的关系。相对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先要修身,修身(全面,系统,完整)先要正心(先诚其意)。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要自净其意。
意:注意、主意:要成为意的主人: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妙观察,真知灼见,用生命力观察;不带评判的观察;照见;
眼睛对色的看见:眼识:耳识: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六根六尘相对产生六识,根是根,尘是尘,根尘断开,六根清净,就是享清福。六根六尘不相对了,就是“绝对”。当处于绝对的状态,看世界时就看到了世界的无。常。世界的万事万物,因缘分而相聚,因缘分而分开。
致知在格物:格物--绝对了,才能妙观察,让生命力就。格物是修齐治平的源头,对道理理解的源头。物就是工具,是为我所用不是为我所有。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尖,不能站立;迈大步跑不快,跑不远。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正心诚意致知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修身承上启下。
积福德:行善,放生。
积功德:唯有格物致知是功德,联结生命力是功德。
上辈子这辈子下辈子:昨天,今天,明
天。
听了好几遍,写下这些笔记,学的如痴如醉。感恩力波老师的慷慨,我也是有如此的福报,跟随老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