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又是儿子最后一个吃完,如往常一样我已经把自己的碗筷收拾起来,而儿子吃完饭却就离开饭桌了。本想跟以前一样,命令孩子把碗筷收拾到厨房并且擦桌子,但是转念一想,这样的场景经历过了很多次,但是每次他不是装听不见就是不情愿的做。
于是我改变了说话方式,用商量的语气说到:儿子,如果你吃完饭后能把你自己的碗筷收到厨房,也是帮助妈妈分担家务。没想到,这次他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而且立即帮着我照顾妹妹,全程没有一点不服气或者不情愿的样子。
我一边洗碗一边思考,这次结果的不同,最关键我的语气不再是命令,而是商量,让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尊重。而对孩子的尊重,远远比给予更重要。
没有人不渴望得到尊重,即使他只是个孩子。尊重孩子,能让他感到与我们都是平等的个体,他的意愿,他的想法同样值得被肯定、被理解,而不是因为我们养育了他,所以就必须听我的。同样,尊重孩子,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重视,他的一切都能被我们接受,理解。不再像被圈养的宠物,无论给他什么样的食物,他都需要无条件接受。我想,被尊重的感觉,比给予带给孩子的内心富足感要强很多。暗自告诫自己,孩子一天天长大了,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见,更渴望被接受,被理解。尊重孩子不能光挂在嘴上,更要把尊重孩子融进骨子里,这才能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