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要善意待人
善意待人是教育修养的初步常识,也是教育修养的情感问题。
教师的善意待人,首先表现在善于不让该学生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
说“善意待人”很容易。但这种品质是需要培养的,当教师愿学生好、学生愿教师好,才能把它培养起来。
教儿童用心灵认识人。能用心灵感觉出别人情绪的儿童,就会变得以善待人。
要求教师很懂得分寸、细心、会思考问题,并深知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
能用心灵感觉出别人情绪的儿童,就会变得以善待人。不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教师的善意很敏感,能感觉得出来,并以好心还好心。这种情况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怎么估计也不会过分的。应把儿童的心灵培养得能接受用爱抚、善良和热忱进行的教育。你大概听到过教师们的牢骚话(可能你自己也说过这种想法):“有什么办法呀?学生不懂得好话……我对他爱抚、一片赤诚,而他,没有情义,讥笑我的好心。”遗憾得很,是有这种事情发生。这种铁石心肠的根源,是缺乏情感教育,是幼年时期没学会用心灵认识人。
如果你把学生教得会用心灵了解人,那你的善意就能创造出奇迹。教师的善意为了什么?首先为了儿童的脑力劳动。希望儿童的脑力劳动更棒,这意味着要了解他的优点和弱点,懂得脑力劳动的细微特征。你的善意,作为一种强大的教育手段,会一直起作用,直到你的学生想成为一个好人,直到他个人产生自尊心并不断发展。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工作上,各种现象和事实是极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他的精神状态,其精神状态影响教师精神生活的充实和身体健康。如果学生力图成为一个好学生,想很好地掌握知识,就已是你工作乐趣的一半了。
学生的个人自尊心决定于他的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则决定于教师的善意,当然,也决定于学生的心灵肯接受教师的善意到什么程度。尊敬的同行们,请记住,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的自尊心,是你创造性劳动乐趣的火花。只要这火花在发光,你就会感到自己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创造活动的乐趣。
但是,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使学生的学习经常取得好成绩?如何培养他的个人自尊心?如何用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鼓舞他?我现在就谈谈另一条建议,这条建议可以用几个字简短地表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