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拖延症常现!这就是说的我,或身边的你,不知是否感同身受?
闺女前天下午放学回来,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如果让你每天坚持打卡,你能坚持住吗?”我思索数秒,回答:“能,当然能。”闺女说:“哦,老师让我写亲子日记,大人写,我也可以写!”我说:“哦,我看着群里有写了发的,那你也写。”对这件事我俩的交流结束,然后就搁置下了。
每天晚上看到好多家长的亲子日记在群里分享,我也没太在意,加上身体不舒服,心里就想晚不了,明天开始,明天开始,可谓明日复明日在作怪,身体不适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很多时候,我们成人的想法与孩子的想法是一样的,所谓拖延是人的正常心理现象,为满足自己的某种其它需要而暂时延缓。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遇到这种现象,应该怎么解决呢?对自己不得过且过,不纵容自身;对孩子不催促呵斥,要究其原因,一切从始而动,从动而始。
回到我与闺女开端的对话,我的满口答应能坚持每天打卡,初衷只是想着一个肯定的答复,能对她日常生活有积极的影响,说又不用付出什么。意料之外的是,事情并不是随口一应那么简单,需付诸行动方能生效。这也提醒了我,当与孩子交流时,不盲目,不敷衍;多思考,多角度,要真诚相待。亲子之间不单是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也会有不经意的孩子要求你去做什么,这就是亲与子相辅相长,双向奔赴。
与开端的交流相碰撞,付诸行动;与内心的拖延症相抗衡,开启亲子日记的开端,乃成功的开始。不刻意索求能带给孩子什么,只求自己摆脱惰性,自我成长,终会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