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8日星期六
《论语》子路篇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对孔子说:“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您准备首先干什么?”
孔子道:“那一定是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吧罢!”
子路道:“您的迂腐竟到如此地步吗!这又何必纠正?”
孔子道:“你怎么这样鲁莽!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大概采取保留态度,【你怎么能乱说呢?】用词不当,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言语不顺理成章,工作就不可能搞好;工作搞不好,国家的礼乐制度也就举办不起来;礼乐制度举办不起来,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连手脚都不晓得摆在哪里才好。所以君子用一个词,一定【有它一定的理由,】可以说的出来;而顺理成章的话也一定行得通。君子对于措辞说话要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罢了。”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孩子有了问题不能非打即骂,这样孩子会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在家里,在我们身边甚至在外面都会显得无所适从。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想想我们到底批评的是对还是错?是带着自己的情绪指责孩子针对孩子,还是帮助孩子认清错误,往正确的方向去引领孩子?孩子很会明察是非,你说的对于不对孩子都会在心里衡量。不在理,孩子是不会信服我们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