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我昨天写好了的,想了想,觉着不是很合适,又删掉了……
最近陷入了一种无力……
就明显感觉部分孩子就懈怠了。大有一副蹬鼻子上脸的架势。尤其是自控能力差,没有养成好习惯,需要靠老师管理的那一类。
因为好孩子该成型的已经成型了。生活上,学习上都已经是步入正轨,在他们偶尔松懈的时候扶一扶,正常关注就可以了。
所以上课提问,检查作业,大部分的精力在学困生身上。
怎么说呢。这一小部分孩子,学习上学习能力差,生活上也不是很如意。干什么都没有条理和规划。今天忘带课本练习本,明天忘带钢笔和水杯。
平常写作业慢,走路慢,吃饭慢,收拾东西也慢,干什么毫无头绪,你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他也理解不了。就像是你把饭( ̄~ ̄)嚼!的稀碎,他也懒得咽。要是这么说,我大概明白了,他可能是嫌饭难吃。不感兴趣。
有些同学上课犯困睡觉或者因为玩手机看电视或者生活琐事烦恼等走神,就听不进去学不进去,下午做作业脑袋里提取不到有用的信息,就不会,就慢。那只能回家补,又磨磨蹭蹭的补到半夜,然后觉又不够睡,第二天上课又困又睡……恶性循环无解。
就连照着抄的生字,都能不用心的抄错。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基础基础不行,理解的题更不用想。就感觉脑袋里空空的。
我把他们大概分为了两类:
1.努力学了用心了,但认知能力有限,收获不大。2.很聪明,不努力,习惯差,就是懒,偷奸耍滑,学习上收获甚微。
我心里是干着急。为他们的未来担忧。满心里就是再不改,来不及了。
再不打好地基,这房子要么建不起来,要么建起来也会塌掉。
现在就只能是重新板板正正的帮着他们打地基。但是这个过程家长和孩子肯定是累的,是辛苦的。肯定是付出的要多一些的。孩子如果能理解这个苦心,那还好。如果理解不了,不配合,就觉得咱们是在治他,那可能效果也不会太好。
毕竟每个家庭教育理念认知不同,力量不同。不能强人所难。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尊重每个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