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的疫情和流感,闺女周岁的疫苗已经耽误几个月了,接到幼儿园通知让打疫苗,感觉是接到了命令,周末就打,取了个308号,同学说的排一个多小时队,可以到中午加班时再来,12 点多取了个400多号,真的少了好多人,等了一会就喊我们排队,也就20多个人在等,臻越跑到打疫苗的阿姨跟前看事情。看了四五个每个都哭,臻越说“他们都哭”,医生休息了一下,来了个小男孩应该有五岁左右的样子,臻越眼巴巴的看着他等待的表情,突然,她拽着衣服上的小兔子配饰,对着小男孩说“小兔子,小兔子乖乖”我还是没有忍住插嘴到“你想让哥哥看看小白兔,不要害怕打针吗?”嗯嗯,臻越频繁点头。果然小哥哥由挣扎的面孔破涕为笑。护士阿姨正在给小哥哥准备第二针,臻越说“这个针好小啊”我问她“针小打针就不疼对不对?”然后小家伙改变了语言“这个针好小啊,打针肯定不疼”,果然小哥哥在小妹妹的鼓励下没哭。我觉得满满的幸福感,姑娘能想到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别人,还不错。姑娘也成就感满满。我们都开开心心的。
回到家,下午臻越吃香蕉,自己打开,吃到还剩一点点,她突然和我说“看,香蕉像不像花开了”把香蕉收起来“花落了”,反复两次,又变情景了,收起来香蕉皮“花落了,花儿口渴了,能不能给我小水壶加满水”,我假装给她水壶加水,她假装加水“花开了,花儿开心的笑了”。如此反复好几次,然后指着剩的一点点香蕉说是“这是花心”指着香蕉皮说“这是花瓣”,我问她还像什么“像太阳”“像海星”正好有五条香蕉皮,可不是嘛。我顿时惊喜于宝宝的想象力。
然后想到了中午,我碍于面子,想要宝宝表达出我想要的结果,直接提示宝宝我想要的话,这样反而禁锢了孩子的发展,只能顺从我得表达,如果引导孩子自己说,对孩我会收获更大的惊喜,而原来只要给孩子时间,孩子就会给我们惊喜,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给我们惊喜,而且孩子的惊喜还在路上,被我们人为破坏了。课堂教学应该也一样,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别让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夭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