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父母教育孩子的理念都会有所不同,但千篇一律的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要想孩子好,孩子有所改变,我们就要先改变自己,同时也要让孩子看到你的改变,今天突然看到一个新鲜词《松弛感》就用我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
什么是松弛感感 !
松弛感,即是一种时刻保持轻松自在的状态,松弛感家庭则是一种生活氛围,彼此尊重,共同面对。
比如,摔碎了碗筷,就收拾收拾;走错了路,就顺便看看风景;淋湿了雨,就喝着热水大笑;搞砸了事,就重新再来!
松弛感家庭的表现
一.琐事不争吵
每个家庭都是无数个鸡零狗碎的组合,如果缺少爱和包容,每天都有可能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
家是传递爱的港湾不是争对错的辩论场,智慧的父母会帮孩子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那是一种不较劲的智慧。
二.遇事不责备
遇事就责备的家庭,只会教出想逃避和掩盖不足的孩子,懂得包容的家庭,才会收获一个自信懂事的孩子。
在很多时候我们责备孩子,并不是孩子有多么不好或者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孩子没让我们大人“顺心”,我们做父母的要避免和检讨这种情况的发生。
三.有事一起扛
孩子有事一万句“都怪你”,都不如父母的一句“我陪你”或者是“我帮你”,我们都应该包容鼓励孩子,陪孩子一起解决她所遇到的困难。
我们做父母的有事也别沉默,可以跟孩子说说,自己不说憋的难受还容易情绪失控,把情绪有意无意的发泄到孩子身上,而伤害到她们,也伤害家庭,坦诚的告诉孩子,让她们学会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
四.不过度保护
不帮孩子包办一切,自己的事情要让她们自己去做,不要什么事情都帮她做帮她处理好,这不利于培养她们独立自理的能力。
我们应该要学会放手,只要不危及到安全,就要鼓励孩子自我尝试,既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以及她们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她们的好奇心跟探索欲。
五.与孩子共情
父母要做孩子的引导者和倾听者。要体会孩子的感受,懂的她们的无助,理解她们的情绪与孩子共情。
平等的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不同,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她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六.要学会降低期待
孩子有不同,也有好坏,更与我们大人看到的不一样,我们不停的拿她跟别人比较,不停的催促她们,只会让我们的孩子变的更加焦虑。
当我们降低期待,不再心浮气躁的去吵她吼她,慢慢学会了等她,孩子就有可能给你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跟改变。
七.要热爱生活
其实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她的境界,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她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对生活跟学习充满期待。
好的家庭氛围可以给人一种安心愉悦的感觉,也会让整个家越来越好。
其实我自己以前就是一个爱纠错.爱指责.非常情绪化的妈妈!孩子以前考试考不好回来会挨训,如果是因为粗心考不好也会挨打,非常感谢我的孩子包容了我的一切坏脾气,通过这段时间的亲子日记,我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我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继续改变自己,让孩生活在这种松弛感的家庭环境中,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