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双减之下,关于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和风细雨

学期初,我们的教研与时俱进,把本学期教研活动主题定为:“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这一周开始着手第四单元的研讨设计,通过前期的研讨和老师们的交流,发现老师们的困惑聚焦在任务群的确定和作业设计两个方面。今天和大家聊聊作业设计的看法:

1.困惑:作业类型都是固定的,还要做什么作业设计?减法做成加法,不是违背“双减”政策了吗?

2.梳理现有作业(以语文为例):常规作业大作文、小练笔、练字本、读书笔记、写字本、练习册(同步和自主)、听写本。特色作业:语文实践活动、手抄报、思维导图等等。

3.论证要不要重新设计作业:

其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基本没有设计另外的作业,因为常规作业已经够了,再设计肯定会超量违规,也违背我们作业设计的初衷。

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在进行作业设计之前,先梳理现有的作业结构,看看那些必做,还有多少空间和时间可自主设计(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自助设计)

第一、大作本不能少,一学期八次(六下六次),这是教材中要求的写作内容。

第二、练习册也是需要的,这是最基础的课文配套练习,要是彻底减掉,我们心里不踏实,学生对基础的掌握与积累,是要打❓的。

第三、练字本不可丢,写好字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适当练习才能保证书写质量,练字的同时也巩固了生字。

第四、听写本——不言而喻是必须的。每天早上课前听写,夯实基础,反馈教学效果。

4.反思:“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究竟需要设计哪些内容?

四项常规完成,学生时间剩多少?我们自主设计空间有多大呢?显而易见,留给我们的空间和时间寥寥无几。我想: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尝试设计:

第一、阅读方面

如果读书也算一项作业的话。读什么,怎么读,我们是可以设计的。阅读虽然带有一定的随意、随机性,但也要有规划性。我们可以借助课本和学校读书活动(“书香润童年”之大阅读、图书漂流等)来设计,对本学期阅读做一个通盘设计。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时,设计的作业是阅读四大名著,做思维导图或指导写读后感。把阅读纳入常态教学中,成为课程的延展,让课程更丰盈,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表达方面

学生的日常练笔(小练笔)最好是结合教学实际自主设计。根据课后题、节气时令、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话题等等,要随机设计,灵活安排。当然开学之初,也要对整学期的教材做一个梳理,设计学期写作规划。

除了教材中的八次(六下六次)习作,还需要做一些补充练笔,比如与教材习作相匹配的巩固性练笔,或是从课文内容生发出的练笔话题,或是学生周末的自由记事。

第三、学习习惯方面

好习惯是养成的,也需要设计?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确实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培养。学生读书、写字、听课、回答问题,桌面学习物品的摆放等习惯好了,我们的教学会事半功倍。四年级时,我接手八班的语文教学,发现孩子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读书姿势东倒西歪、上课了水杯还在桌面上、老师来了还没拿出学习用品……于是我就制定好学生习惯养成计划表:利用几个星期养成哪些好习惯。每节课坚持执行:现在学生已经逐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每天的“入室即读”即使老师不到,教室内已经书声琅琅,上课时桌面上已经不再出现水杯等学习辅助物品了……我的实践收获:习惯养成确实需要提前规划哟!

总之,学生把必要的基础的、常规的完成好,再把读写和学生习惯养成设计好、实践好,就OK。

图像


图像

图像

图像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945526
推荐日记
《日记》
《亲子日记第三天起床(2)》
《亲子日记【八】》
《日记》
《听“父母大讲堂”有感》
《亲子日记26》
《参加读书会》
《棒棒的小宝!》
《发现幸福第414天 半篇作文》
《3.19日星期日晴,学舞蹈啦🌸》
《亲子日记(四)平凡的一天 3月18日 晴》
《忙碌的周日 2023.3.19 星期日 天气晴》
《亲子日记第四天》
《知道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尽头》
《2023年3月19号 星期天 晴》
《亲子日记 》
《备战中考》
《今天3月18号,天气阴转晴,星期六》
《动物园一游》
《快乐周日》
《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一道错题的快乐》
《3月19日 星期天 晴》
《励志》
《日记》
《家庭教育》
《真是个省心的孩子》
《2023.3.19》
《亲子日记4》
《3.19 星期日 天气晴》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