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分离⽂化,在⼀定程度上受恐惧的驱使,但也是受西⽅信奉的极端思维⽅式的驱策,这种思维⽅式就是⾮此即彼的思维⽅式。我们如果把教与学分离,得到的结果是:⽼师只说不听,学⽣只听不说。
“教学”一词就很好的解释了教与学的关系,教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知识;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其实是把知识教给别人的过程,是为了更好的教。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如何摆脱非此即彼思维方式的控制呢?不放弃那些有益我们的、有辨别力的逻辑,借此去发展一个更广阔的、支持优秀教学所依赖的联系能力。
《当事物陷于分离》一文中,作者始终强调教育的世界充满被分离的悖论,而造成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一)我们把头脑和心灵分离,其结果是:头脑不知道如何去感知,而心灵不知道如何去思考。
(二)我们把事实与感觉分离,其结果是:如今使世界冷漠和疏远的冷酷事实和把事实降低成跟着感觉走的盲目情感。
(三)我们把理论和实践分离,其结果是:理论跟生活无关,而实践也未得益于理论。
(四)我们把教与学分离,结果是:老师只说不听,学生只听不说。
在《自我的局限和潜能》一文中,首先,意识到我们的才干和能力可能帮助我们更始终如一的出自我们的自身认同和完整进行教学。
第二,当我们连和别人一起反省教学都觉得痛苦、毫无乐趣时,我们就需要消除恐惧、恢复信心去进行下一步。面对失败总会感到难受,但是,有了我们才能和优势的背景支撑,这一切就变得容易了。
只有当我们愿意更深入地反省那些易使我们受伤害的动态过程,我们才会对我们的身份有深刻的认识。
对于我们所找出的才能局限该怎么办呢?要点是不要“修修补补”,而是更深入地理解天赋和缺陷的悖论,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自身混合体的本质,从而在我们自然本性的完整中更体面的地教学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