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六种悖论是既有界限又开放;既愉快又紧张;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既尊重学生的小故事,又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发故事;既支持独处又运用集体的智慧;既是沉默的又是争论的。
实际上,我们的课堂中充斥着这种不同的整体性,比如说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或者明确的学习中心。一堂课,在有限的45分钟的时间内,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就是界限;怎样才能达到目的这是开放的。“如果说界限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旅程有个目的地,那么开放则是提醒我们会有很多条路可以让我们到达终点”。
既愉悦又紧张。只有愉悦,就让课堂显得肤浅空洞,就无法体现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只有紧张,又会让学生战战兢兢,觉得课堂是一种负担,只想快点下课结束,对他的身心都有不好的影响,我们的课堂应该以愉悦为主,紧张为辅,两者相辅相成,就像我们称自己的课堂叫“乐学课堂”,就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一点紧张制造一点压力,推动大家去奋进。
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队的意见。“当学生们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困惑甚至是偏见的时候,学习是不会存在的”。这在小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要形成团队的意见,就一定要认真聆听彼此的意见和建议,并真诚地做出回应,只有这样才成形成既有说服力的团队的意见。当然这对小组研讨的习惯和氛围有非常高的要求。
既支持独处又运用集体的智慧。我们不能以团队的名义要求个人必须这样那样,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在小组学习中不能一下子就进入讨论的环节,首先应该是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讨论会更具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最后我觉得任何教学策略与方法,只有运用得当才可能发挥应有的效用。所谓得当,无非就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宜。世间本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再说,药效本就是在用的基础上慢慢呈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