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1日 晴 星期二
我们总能看到一句话:接受你自己,然后做你自己。什么叫接受你自己呢?不是说你接受了自己就不会焦虑了,而是你要接受自己的焦虑,然后你接着焦虑。对有些人来讲,他们老觉得焦虑是个问题,这种对焦虑的焦虑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它会不断地渲染焦虑这个概念,从而让人觉得焦虑是一件坏事。
比如一个年轻人,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否买得起房子,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做什么工作,他肯定焦虑,这是很正常的。但现在有很多人对他说,你这样不正常,你要有平常心,要接纳自己,把这事搞得很玄,最后反而让年轻人觉得自己连焦虑都不可以。
同理,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时不时会有一些小情绪,可能自己消化一下就过去了。但如果有人告诉他,你要努力克服坏情绪。那我想说,在不吃药的情况下,这非常难做到。整个社会都在将坏情绪污名化,好像情绪不好成了一个问题。其实情绪只是一个信号灯,就好像火警的警报器响了,那一定是哪里起火了。你要做的是去找火源,而不是让警报器安静。
也许一个年轻人经历过大风大浪后,他的情绪警报器的阈值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慢慢提高,有一天终会处变不惊。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不能为了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敏感而强行控制自己的情绪,把一个自然的过程变得不自然。其实,在生活中,一个焦虑程度重的人,往往也是考虑最周到、最会照顾别人的人。
亲子沟通:早上,到学校六点四十分,我说今天有点晚,主要是昨天晚上到了十一点,我六点吆喝的起床,晚吆喝了十分钟,谁知道,儿子不领情,吆喝晚了是我的事。看来不能心软,就得按规矩来,谁的责任谁付。下午儿子回到家里,月考结束了,我凑过去问,考的怎么样?玩手机心情好,一定学习好,肯定考的不错。儿子一脸嫌弃的样子,看来也能听出是反话来。儿子说,就是普通的考试,主要还是上课。回到家里说累了,回到卧室里说休息十分钟再吃饭(休息就是看手机的时间),我也坐在旁边。跟儿子打趣道,你这就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一回家,先看会儿手机。儿子又得寸进尺的说,给我拿盒奶吧,我拿了一盒顺便把吸管给插上了,儿子受宠若惊的说,还把吸管给插上了。我说得好好伺候着,不然刚发脾气。紧接着十分钟过去了,吃饭,饭后写作业。时间很快到了十点三十分,过去催休息,看样还没写完,说写完就休息了,让我别打扰他,真真的的郁闷,又不好发作。
今天有所改变,在客厅里写了一会儿作业,又去卧室里写作业,没有关门。值得表扬,老师讲过了,要正面评价,不要总是寻找缺点,总是一味的批评。慢慢改变吧,急也急不来,一天就这样拉下了帷幕。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