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数学课上的练习课,针对前天下午乘法分配律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讲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体验到乘法分配律在数学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数学的难体现在对大脑思维的挑战,对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上。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一开始,我就从复习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入手,然后结合练习题中的易错题、难题讲了乘法分配律在数学计算应用中的各种变化。
一节课很快结束了,看看满黑板的数学题,再看看这群学生,喜忧参半。
教育是有规律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螺旋式上升的,也就是符合人的成长,大脑认知规律。我们的工作是按照人的认知规律逐步开展,忽视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没有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学习,效果有时不佳。例如,发现计算总是出错,立马大量投放习题。幻想着题海战术提高计算能力。用意是好的,考虑过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对计算的方法掌握不熟练,多做题可以实现;如果是学生没有理解,方法再熟练,或许只会生搬硬套;如果是态度不端正,精力不集中,或许适得其反。小学二年级乘法口诀学完后,只要一个孩子口诀背的呱呱的,检测成绩普遍很好,一份乘法测试题中夹杂几道不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出错明显。为啥?出错的多数是套用乘法口诀来解决。当学生真正理解问题时,出错就会很少。
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懂,家长也要想办法让学生学习。学习是一个人有了学习需求、动机后在意志、情感、态度共同参与下认知活动。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多一些顿悟!我们总是幻想着讲过的你都要懂!其实,咱都懂,这是不可能的,学生毕竟是成长中的人,人是有差别的。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零件,只要有了标准就行。多一份耐心,少一些急功近利或许做的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