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第490篇 星期三 小雨 2023年3月22日
近日,演员孙俪的“小作文”登上了微博热搜。她发布了一组女儿参加拉丁舞比赛的照片,只见她穿着红裙在舞池翩翩起舞。看着眼前这个光芒四射的“小精灵”,孙俪感慨万千。回想起女儿第一次提出学跳舞,她给女儿选的是芭蕾舞。学着学着,女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告诉她今后要学拉丁舞。孙俪以为是孩子对拉丁舞情有独钟,没想到竟是因为她的好朋友在学,她也要一起学。这件事要是放到其他父母身上,大概率会被大刀阔斧地“纠正”,生拉硬拽也要把孩子送回到芭蕾班。但孙俪没有强求女儿,她依旧给孩子安排学习时间和课程。因为她不懂拉丁舞,所以并没有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没有特别地关注学习效果。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女儿不仅自己学得非常好,还在各个比赛中拿了不少奖。这让孙俪不禁感叹:唯有热爱才能坚持,坚持才能成功。她也很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用有限的认知,去改变孩子的选择。
美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无比的生命之火,驱动着他们存活下来并不断发展。有的父母珍惜孩子的生命之火,点燃它,让孩子熠熠生辉;有的父母无视甚至试图扑灭这团火,孩子将变得暗淡无光,在失落和遗憾中虚度光阴。孩子会走向哪条路,全在于父母的选择。不可否认,父母的人生经验更丰富、眼光更长远。但孩子有自己的喜好,如果父母忽略孩子的特质,剥夺他们的选择权,那么孩子将很难体验到发自内心的快乐,甚至影响到人格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被剥夺选择权的孩子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的性格,一种是顺从型,一种是叛逆型。顺从型的孩子事事依赖父母,他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将来很难独立于社会。叛逆型的孩子做事不计后果,他所有的行为都为了证明一件事:自己是个有独立意识的人。在综艺节目《少年烦恼研究所》中,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默讲过这样一个叛逆型的孩子:他从小就爱写小说,写出的作品在同学中反响很好,他梦想着自己将来考取华师大中文系。可是上了高中,父母考虑到家里在金融行业有人脉,要求他今后考金融专业。这和孩子的志向背道而驰,也直接导致他高考成绩惨不忍睹。父母不明就里,要求孩子来年再战,陈默老师却犀利地指出问题所在:孩子认为父母剥夺了他的人生选择权,他会跟父母战斗到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一书中说: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而“自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权,他会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别人操纵的结果,将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相反,如果孩子的生命体验都是自己的选择,那么不管过程是快乐还是悲伤,都会让他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内在动机》一书中说:人们对于自主感和自我决定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需要,它是激发出人们内在动机的第一个心理条件。内在动机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内驱力”。父母允许孩子为自己做主,他们的内在动机便会被激发,从而会自觉地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力求把事情做好。自主选择有助于我们做好自己所选择的行为。投入到自己决定的事情会让孩子沉浸其中,大概率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会让他们迸发出更多的灵感和热情,更有信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能够为自己做选择、做决定、把握自我人生的方向,是一个人获得长期幸福的重要因素。
会选择是一种能力,那么父母如何在生活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这种能力呢❓
1给孩子提供选项,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赋予权力。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说:大人们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只向孩子提要求,而不给孩子提供选择。她还特别提醒父母,在提供选项时,父母要确保每种选择都是我们能接受的,而且在最后强调一句“你来决定”,效果会更好。比如,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以问:“你是现在上床还是五分钟后?你来决定。”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可以完全让他们自由选择上床的时间,因为他们能够对自己第二天早上按时起床去上学负责。📝选择和责任直接相关。给孩子选择的权力的同时,也是让他们明白,这个选项意味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这种日常的锻炼可以让他们形成正向的思维,有助于今后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
2、从小事着手,逐步培养孩子的能力。《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一书中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掌握选择、判断和取舍的能力尤为重要。在没有原则性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尽量按照孩子的安排来处理他自己的生活。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当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去游乐场玩哪个项目;初中时可以问问孩子对未来有什么计划,想竞选哪个班干部。到了小学,可以和孩子商量要不要上特长班,学些什么;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会选择,而是没有机会选择。父母要逐步放手,让孩子去思考这件事。也许刚开始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但通过一次次锻炼,他们会思考得越来越缜密。
3、当孩子对选择迷茫时,父母要做孩子的指导师。孩子在做决定时,很可能会遇到困惑,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给他们启迪。哈佛心理学博士刘轩在“刘轩给孩子的心理课”中,现场指导了一个孩子如何去选择。小男孩很喜欢漫威和海贼王的手办,他经常会对多个手办心动,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刘轩问:“你以往是如何选择的?”男孩说:“我会去看网上大佬的评价。”刘轩接着引导:“对于你喜欢的手办,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孩子若有所思:“他们像真人一样灵活逼真,好像能和我交流,这让我着迷。”从孩子的回答中,刘轩提炼出了孩子最在意的方面,给他提出了建议:可以将“逼真度”“生命力”“灵活度”这三个选项从0-100打分,根据总体得分来做出选择。他还告诉孩子:“学会了这个方法,今后你就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选择标准,你会明确地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择它,而不是别的,今后也不会后悔。”
生活中的事情阡陌交错,孩子学会如何合理取舍非常重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被外界迷惑,做出真正令自己满意的决定。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选择构成了人生。” 孩子这一生会面对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选择,父母只有尽早把这项本领教给孩子,他们将来独自一人面对人生的抉择时,才能不迷茫、不畏惧,做出遵从自己内心的、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