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埋在成长路上的一颗雷,稍有不慎,一触即爆。但同时,李玫瑾教授也指出:“青春期是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青春期的孩子,如同一朵长在悬崖边上的花,既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孩子青春期能否健康成长,取决于父母是否懂得孩子的心声。比起父母的评价青春期孩子更在乎同伴的看法“请不要在朋友面前批评我,因为比起你的评价,我更在乎他们的看法。”明代学者吕坤曾提出,孩子犯错有“七不责”,其中第一条,就是“对众不责”。青春期心理发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孩子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来源,已经从父母、老师的肯定,慢慢转变为同龄人的认同。可以说,青春期的孩子,是依靠同伴的评价在成长的,他只有凭借周围的人,才能认识“自己是谁”。躁动敏感、自尊心又极强的孩子,一旦在同伴面前失了“面子”,很可能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行为。还记得那个在学校走廊被母亲当众扇耳光后跳楼的14岁男孩吗?谁也不知道,在跳下栏杆之前,那沉默的2分钟里,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山崩地裂。新闻底下的一条评论,道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这位母亲有没有想过,孩子被你随意打骂的时候,他的身边有他的朋友,他的同学。你踏碎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还是被母亲踏碎的。”郑渊洁说过:“要想毁掉自己的孩子,首先应该做的是摧毁孩子的自尊。”孩子的面子,就是他们的“里子”。维护孩子的自尊,是每一位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该学会的功课。比起说话的内容青春期孩子更在乎父母说话的态度“请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和我说话,因为比起你说话的内容,我更在乎你说话的态度。”很多父母深有体会,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只能软着说,不能硬着来。你越是命令他、控制他,他越是跟你对着干;你越强硬,他越排斥、越叛逆。好比弹簧,父母施加多少压力,孩子就反弹多少对抗。反之,父母给予多少温柔,孩子就回馈多少良善。说话语气不同,沟通的效果也就不同。父母什么语气,就塑造什么样的孩子。多用尊重的语气,孩子就懂得尊重他人;多用商量的语气,孩子就学会平等沟通;多用信任的语气,孩子才拥有自信自强;多用鼓励的语气,孩子将无惧面对挑战;多用赞赏的语气,孩子便永远向阳而生。良言一句,胜抵千金。你对孩子说话的态度,藏着孩子将来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