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天气阴
疲劳奔波的一天,回到家一句话都不想说。孩子拿着一张试卷凑过来,还没等我开口,他先给自己定了个位:“妈妈,试卷你看一下吧,我觉得比上次有进步呢!”听他说完我就想笑:“你觉得进步在哪里?”孩子接着说:“眼睛比以前好使了一点”
这个“眼睛好不好使”的梗,真的是从入学至今都躲不过去。每次考试都是题目要求题目的,他写他自己的。比如题目是“四八三十二”,他写的算式是3×8=24;再比如做题的时候,做着做着会无缘无故漏掉一道题;或者是题目是32,抄下来就是23……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每次出现这样的错误都会让我无比焦躁,愤怒的想用武力干掉这个可恶的麻烦。可是,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收效甚微不说,孩子做题时战战兢兢,让我感觉又有点适得其反。
直到前几日和我在高中担任数学老师的同学聊天,他的话让我瞬间释然。他说孩子目前这种情况符合低年级男孩的生理特点,不能不要求,但不要太刻意的去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一定会慢慢好转的。但是,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结构要抓好,不会的一定要搞懂。毕竟到了高中,数学不存在看错字、漏掉题、算错数的情况,只有题目会做和不会做的区别。
可能他的观点大家不能苟同,但是我真心觉得拨开了我心头的层层迷雾,对我帮助特别大,至少从此以后我没那么急功近利,没那么钻牛角尖了。就像今天,面对孩子的试卷,我能冷静的听他分析错题的原因,能从容的提出我的要求,孩子都有些惊讶,希望我这次的改变是一次向好的改变,也希望孩子能因为我的改变,能有更好的改变。